[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没人再说话。窗外夕阳西沉,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最终,他们决定冒险一搏。
当晚,实验室灯火通明。陈远和卫维重新计算营养配比,方幼凝一遍遍核对国标参数,郭雪丽联系包装厂加急制作新标签,王军辉则连夜起草情况说明函,准备第二天一早递交科技厅和医院。
凌晨两点,第一批调整后的奶粉完成灌装。方幼凝抱着保温箱,亲手将样品送到妇幼保健院值班医生手中。对方看着她疲惫的脸,叹了口气:“你们这群孩子,真是拼。”
“这不是拼。”她轻声说,“这是我们孩子的口粮。”
三天后,医院反馈:首批服用新配方的宝宝无异常反应,消化状况良好。科技厅也回复理解特殊情况,允许项目延期十天提交完整数据。
危机暂时解除。
可更大的考验紧随其后。
复评答辩当天,省科技厅会议室内座无虚席。评审专家、媒体记者、兄弟院校代表齐聚一堂。陈远作为主讲人走上台前,背后投影屏上是“稚源婴幼儿配方奶粉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标题。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翻页键。
“各位老师好。我是陈远,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大二年级。今天我要汇报的,不仅是一个科研项目,更是一段关于责任、成长与希望的旅程……”
他从方幼凝的孩子讲起,讲她如何因母乳不足而焦虑,如何在深夜翻遍文献寻找替代方案;讲团队如何历经三十七次失败,终于找到接近母乳的配方;讲他们在暴雨夜抢修设备,在幼儿园门口一边哄孩子一边开电话会议……
台下有人动容,有人皱眉,也有人冷笑。
提问环节,一位白发老专家推了推眼镜:“同学,我尊重你们的努力。但我必须指出,婴幼儿食品关乎国家安全,岂能由几个大学生儿戏般操作?你们的资金、资质、生产条件,哪一条符合国家规定?”
陈远没有回避:“您说得对。我们目前确实不具备GMP车间和SC认证。但我们已制定明确路线图:首期资金用于建设中试线,同步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第二阶段引入战略投资,建成自有工厂。我们不求一步到位,只求稳步前行。”
“那如果产品上市后出现质量问题呢?”另一名评委追问。
“我们会建立全程追溯系统,每一罐奶粉都能查到奶源、工艺、检验记录。”方幼凝接过话筒,声音清晰,“同时设立专项赔付基金,若因产品质量导致婴幼儿健康受损,公司承担全部医疗费用并赔偿损失。”
全场静默。
良久,主持评审的李主任开口:“你们有没有想过,万一失败,不仅项目终结,还可能背上巨额债务?”
“想过。”陈远直视前方,“但我们更怕的是??明明有机会做出一款真正安全、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却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那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失败。”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
五分钟后,投票结果公布:项目以八票赞成、两票反对通过复评,正式列入省级科技创新扶持名录,获得全额五十万元资助,并推荐至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
走出大楼时,阳光正好。郭雪丽激动得哭了,王军辉直接躺在草坪上大喊“老子要发财了”,卫维罕见地笑了,掏出手机给家里打电话:“爸,我说的那个项目……成了。”
只有方幼凝站在原地,久久望着天空。
“怎么了?”陈远走过来轻声问。
“我在想我妈。”她低声说,“要是她知道我现在不仅活得好好的,还能帮别的妈妈解决喂养难题……她一定会骄傲吧。”
陈远握住她的手:“她一定看得见。”
几天后,好消息接踵而至。王军辉的表哥安排了一场与某知名风投机构的闭门路演。对方听完介绍后当场表示:“我们愿意投种子轮,估值可以谈。”
更大的转机出现在月底??央视《青年创业者》栏目组联系他们,希望拍摄一期专题纪录片。
“你们的故事很有代表性。”编导说,“一个单亲妈妈和一群大学生,为了孩子做奶粉。这不只是商业,更是人性。”
拍摄当天,摄制组来到幼儿园。镜头前,小小正拉着陈远的手跑向滑梯,笑声清脆如铃。方幼凝站在不远处看着,眼里盛满温柔。
“你觉得什么是家?”主持人突然问她。
她想了想,指向远处那两个奔跑的身影:“有他在的地方,就是家。”
夜幕降临,陈远送走摄制组后回到公寓。方幼凝已经哄孩子睡下,正坐在沙发上看财报模板。听见开门声,她抬头一笑:“累了吧?”
“还好。”他脱下外套,顺势坐在她身边,“你说……我们真的能做到吗?让每个中国宝宝都能喝上放心奶粉。”
“不一定全部。”她靠在他肩上,轻声说,“但至少,我们可以让一部分人不再无助。”
他点点头,握紧她的手。
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如星河。而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一颗名为“稚源”的种子,正悄然破土,迎着风雨,倔强生长。
② ❻ ② 𝒳 𝑆 . 𝒸o 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