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创业在晚唐> 第三百三十八章 :中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八章 :中隐(2 / 2)

入府后,赵怀安已在书房等候。见陆崇康进来,他抬眼打量了一番,点头道:“你近来愈发沉稳,看来是真正懂得了长安的生存之道。”

陆崇康拱手道:“学生不敢懈怠,只愿能以才学立足,不负节帅厚望。”

赵怀安微微一笑,示意他坐下,缓缓道:“你如今在秘书省,虽只是校书郎,但却是天下典籍汇聚之地。若能潜心钻研,广结贤才,日后未必不能青云直上。”

陆崇康听得认真,点头应下。

赵怀安顿了顿,又道:“然则,长安终究非比乡野,士子虽多,然能真正立足者,皆有根基。你若欲在朝中站稳脚跟,单靠才学远远不够,还需人脉与靠山。”

陆崇康闻言,神色微动,低声道:“学生明白。只是……如今朝中局势未明,学生恐贸然结交,反惹祸端。”

赵怀安轻叹一声,缓缓道:“你说得不错。如今朝中权臣更替,王仲甫新任宰相,李德昭虽被贬,然其旧部仍在,朝堂之上,暗流汹涌。你若欲自保,须得谨慎行事。”

陆崇康沉思片刻,拱手道:“学生愿听节帅教诲。”

赵怀安点头,从案上取出一封书信,递予他道:“此信,乃我昔日旧友所托,此人名唤裴元礼,乃国子监祭酒,亦是王仲甫一系之人。你若愿,可持此信前去拜访,或可得其引荐。”

陆崇康接过书信,神色复杂。他自然知晓裴元礼之名,此人乃当朝大儒,门生遍布天下,若能得其引荐,的确是一条捷径。然则,他亦明白,此举意味着他将正式踏入朝堂之争,从此再无回头之路。

赵怀安似乎看出他的犹豫,缓缓道:“你若不愿,我也不会勉强。然则,若你欲在长安立足,终究要做出选择。”

陆崇康沉默良久,终是郑重道:“学生愿试一试。”

赵怀安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既然如此,我便为你安排。”

数日后,陆崇康依约前往裴府。裴元礼年过五旬,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一见陆崇康,便露出几分欣赏之色。

“赵节帅曾言,陆公子才学出众,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裴元礼笑吟吟地说道。

陆崇康连忙拱手道:“学生才疏学浅,岂敢与诸位前辈比肩?”

裴元礼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谦虚,又道:“听闻你在秘书省颇为勤勉,此乃好事。我观你文章,辞藻华美,气势亦不俗,若能加以磨砺,将来必成大器。”

陆崇康听得心中一动,连忙道:“学生愿向先生请教。”

裴元礼微微一笑,点头道:“你若有心,可常来我府中论学。我亦有意,将你引荐于王相。”

此言一出,陆崇康心中顿时一震。王仲甫如今执掌朝政,若能得其引荐,他日仕途自是平坦许多。然则,此举亦意味着他将彻底站在王仲甫一方,与李德昭旧部划清界限。

他深知,赵怀安虽曾助他入京,却始终与王仲甫并无深交。若他选择投靠王仲甫,恐怕会令赵怀安失望。然则,若不如此,他或许将永远被困于秘书省,难有出头之日。

思索良久,陆崇康终是郑重道:“学生愿从先生教诲。”

裴元礼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命人取来几卷典籍,道:“你且先研读此书,待我安排你与王相见面。”

陆崇康接过典籍,恭敬行礼,退下而去。

自那日起,陆崇康开始频繁出入裴府,与裴元礼门下弟子切磋学问,渐渐在士林中赢得声望。裴元礼亦未食言,数月后,果然安排他与王仲甫相见。

那日,王相府中宾客盈门,皆是当朝名士。陆崇康身着青衫,步入府中,虽表面镇定,实则心中忐忑。

王仲甫端坐主位,目光如炬,见陆崇康进来,微微颔首:“此便是赵节帅所荐之陆公子?”

裴元礼笑道:“正是。”

王仲甫细细打量了一番,缓缓道:“听闻你在秘书省颇为勤勉,且文章亦有可观之处。不知你对当今朝政,可有何见解?”

陆崇康心中一凛,连忙拱手道:“学生浅薄,不敢妄言朝政。然则,学生以为,国之根本,在于教化与民生。若欲天下安定,当以士子为本,以百姓为重。”

王仲甫听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缓缓道:“言之有理。你若愿,可入我门下,我亦可荐你入翰林院。”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翰林院乃天子近臣所在,若能入内,前途无量。

陆崇康心中震动,连忙叩首道:“学生愿从相公教诲。”

自此,陆崇康正式成为王仲甫门下弟子,仕途亦随之顺畅。数月后,他果然被调入翰林院,任翰林学士,专司起草诏令,参与朝政。

而赵怀安,亦未因陆崇康的选择而有所不满。他依旧如往常一般,时常召陆崇康入府议事,言谈间亦无丝毫疏远之意。

陆崇康心中感激,每每入府,皆恭敬有加。他深知,自己今日之成,皆因赵怀安昔日提携。即便如今已入翰林院,他亦不敢忘本。

然而,他亦明白,自己已踏上另一条道路。长安的风雨,远未结束,而他,亦将在这片繁华之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