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创业在晚唐> 第五百零八章 :陷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零八章 :陷寨(2 / 2)

进入河东境内,形势渐稳。沙陀部控制雁门以北,李克用虽未称王,然号令所及,几如独立王国。沿途百姓提及“李鸦儿”,无不敬畏交加,谓其勇猛如虎,然治军严明,不扰平民,故民心渐附。

赵大抵达晋阳时,正值秋雨连绵。城外营寨连绵,皆为勤王军所驻。他出示郑畋亲笔印信(藏于发中防水),经层层查验,终得见裴约。

裴约读罢书信,热泪纵横,当即引他入幕府谒见李克柔。这位留守本是宗室疏亲,年逾六旬,须发皆白,然精神矍铄。听闻郑畋仍在奋战,激动不已:“老夫虽僻处边陲,然日夜望长安方向焚香祷祝!今知使相犹存,真社稷之福也!”

他立即召集文武议事,宣布与凤翔、沙陀共盟,断绝与伪齐往来,并派精兵五千屯于绛州,遥作呼应。

赵大趁机呈上《春秋大义》副本,请其广为刊布。李克柔亲自作序,命工匠刻版印刷,分送各州县学宫。一时间,晋中文风复振,学子争相传诵“君子固穷”“临难毋苟免”等章句。

停留十日后,赵大辞行,欲南下江陵,再转巴蜀。他知道,僖宗已在成都建立行宫,虽偏安一隅,然仍是正朔所在。若能使天子知晓北方尚有忠臣死战、士人传道,则天下人心可聚。

途中经虢州,遇大雨阻于驿站。夜间忽闻隔壁房中有读书声,清越悲凉,吟的是杜少陵《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赵大心动,推门探看,见一青年儒生独坐灯下,面前摊着半卷残破《汉书》,桌上摆着母亲灵位牌。

交谈方知,此人姓崔名?,本为虢州司户参军,母死于贼兵屠城,葬于乱坟岗。他不肯南逃,誓守母墓三年,每日诵读经史,记录贼政恶行,欲撰《伪齐纪乱》以存信史。

“我不求活,只求记。”崔?淡淡说道,“若千年之后,有人翻阅此书,知道这个年代曾有人不甘沉默,那我就没有白活。”

赵大久久无言,末了取出最后一份竹简,赠予对方:“请将它写进你的书中。”

崔?接过,郑重纳入怀中。

数日后,赵大抵江陵。荆南节度使张瑰态度暧昧,表面归顺朝廷,实则观望两端。赵大不便公开露面,只得隐居城郊龙山寺,通过僧人联络江南士绅。恰逢浙西周宝、淮南高骈遣使至此,商议联合抗贼之事。赵大设法递入密函,详述渭北战况与郑畋遗志,并附《春秋大义》节选。

不久,周宝回书表示愿出兵两万,屯于鄂岳之间;高骈虽未表态,然暗中资助粮草五千石,经洞庭湖转运至潭州,再由义军接应北运。

消息传至凤翔,郑畋闻之,扶病登台,面向东南再拜:“吾道不孤矣。”

然而就在赵大准备启程赴蜀之际,噩耗传来:朱温突袭沙陀大营,史敬思战死,李克用重伤退守代州;与此同时,黄巢派心腹率军西进,围攻凤翔!

赵大闻讯,当即撕毁行装,决意折返。

“你疯了?”柳?赶来劝阻,“回去就是送死!使相若还在,必不愿你枉死途中!”

赵大摇头:“正因为可能已不在,我才必须回去。若他殉国,我要亲眼看他最后一眼;若他还活着,我要告诉他??洛阳有人刻下了‘凤翔未降’,晋阳有人刊布《春秋大义》,江陵有人写下《伪齐纪乱》……他的火种,已经燃起来了。”

他不再穿布衣,重新披上一件捡来的旧军袍,腰系麻绳,手持木杖,徒步西归。

一路上,他看到越来越多的迹象:山村墙壁上出现“唐”字涂鸦;孩童口中传唱新编童谣:“黄雀飞,黑云起,凤凰鸣,日再升”;甚至有乡塾先生公然教授《孝经》,宣称“忠孝不可分”。

他知道,这不是军队的胜利,而是信念的蔓延。

当他终于望见渭水南岸那片熟悉的营地时,已是隆冬。大雪纷飞,天地苍茫。营地十不存一,残旗冻立如冰雕,尸骸掩埋于雪下,唯有一堆未熄的篝火,在寒风中微微跳动。

一名幸存老兵坐在火边,怀抱断裂的旌旗,哼着一首古老的军歌。

赵大走上前,声音颤抖:“使相……如何?”

老兵缓缓抬头,眼中含泪:“三日前,城破之时,使相焚毁帅帐,吞金而逝。临终前只说一句:‘告诉赵大,火已点燃。’”

赵大跪倒在地,放声恸哭。

良久,他起身,走向那堆篝火,将最后一块竹简投入其中。

火焰猛地腾起,照亮了他的脸庞。

他知道,有些东西烧不毁。比如信念,比如道义,比如一个民族在黑暗中最不愿放弃的尊严。

雪仍在下,风仍在吹。但他不再觉得寒冷。

他站起身,面向长安方向,朗声宣告:

“使相已死,然道统犹存!凤翔虽陷,然忠义不灭!我赵大在此立誓:只要一息尚存,必传此火,直至河清海晏,礼乐重光!”

话音落下,远处山巅,一轮红日破云而出,照彻千山积雪。

他转身,迎着朝阳走去。

身后,火焰依旧燃烧。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