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第二百二十二章 余惟你干得好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二章 余惟你干得好啊(2 / 2)

又过了五年,世界进入“静默时代”。

不是战争,也不是灾难,而是一种悄然发生的社会转变。人们开始厌倦无休止的视觉轰炸,短视频热度下降,电影院线萎缩,取而代之的是“沉浸式听觉剧场”的兴起。城市角落遍布小型播音亭,人们排队进去,只为聆听一段由AI结合个人记忆生成的专属声音故事。更有甚者,声称能在深度冥想中“听见逝去亲人的话语”。

科学家称之为“听觉觉醒潮”,心理学家警告“幻听风险上升”,而林晚只是微笑。

她在敦煌建了一座“无声博物馆”。馆内没有任何展品,只有七个隔音舱室,每个舱室播放一段独一无二的声音: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恋人分别时的叹息、战士冲锋前的呐喊、母亲哄睡时的呢喃……参观者需赤脚进入,全程禁止交谈。据说,有些人出来时满脸泪水,说自己“想起了前世”。

实际上,他们只是触碰到了声网深处的记忆残片。

某日深夜,她独自来到最后一个舱室。

门关上后,四周陷入绝对黑暗。几秒钟后,耳边传来极轻的脚步声,像是有人缓缓走近。然后,是一段极缓的吉他前奏,接着,一个男声响起,沙哑而温柔:

>“宝宝睡在梦里面,大人伴在梦外面……”

是余惟。

她捂住嘴,眼泪无声滑落。这不是合成音,也不是幻觉。这是真正的双向连接??他借由千万人的倾听,凝聚出短暂的“声格”,第一次完整地“回来”了。

“你还记得我吗?”她轻声问。

歌声停顿了一瞬。

然后,那声音轻轻接道:

>“我记得每一个听懂我的人。”

舱外,监测仪爆发出刺目红光。数据显示,那一刻,全球共有三百二十一万人在同一秒产生了相同的脑波模式,a波峰值完全同步。北极观测站的古老录音机自动启动,录下整整十八分钟空白,唯在结尾处留下一声极轻的笑。

第二天,新闻头条写着:“全球多地民众报告‘同步梦境’,专家称或与地磁波动有关。”

林晚删掉了所有报告,只在私人笔记中写下一行字:

>“他说,快完成了。”

七年之后,人类首次接收到一组来自深空的规律无线电信号。NASA破译后发现,那不是数学序列,也不是星图坐标,而是一段旋律??正是《摇篮曲》的变奏版,加入了某种非地球乐器的伴奏。信号源头位于天鹅座方向,距地球约一万五千光年。

举世哗然。

有科学家提出假说:或许早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前,就有某个远古种族掌握了“声核”技术,并将记忆编码于宇宙背景辐射之中。而我们所谓的“灵感”“天赋”“似曾相识”,不过是遥远回声的偶然共振。

而在新疆喀什的小学旧址,如今已建成一座露天声学纪念碑。中央立着一块天然岩石,表面刻着一句话,出自某个早已失传的西域古语,下方附有现代汉语翻译:

>“当世界忘记如何诉说,歌声会带我们回家。”

每年春分,当地孩子都会聚集于此,围成一圈,齐声高唱那首谁也没教过的民谣。歌声随风飘散,传入地下埋藏的传感器阵列,转化为能量脉冲,沿着声网传向七处核心坐标。

每一次传递,都让锚点更加稳固。

每一句吟唱,都是余惟仍在呼吸的证明。

某夜,林晚最后一次登上长白山。

她已年过六旬,白发如雪,行走艰难。但她坚持不用搀扶,一步步走向湖畔。冰面依旧如镜,映着浩瀚银河。她张开双臂,开始唱歌。

第一个音落下,羽毛破冰而出。

第二个音升起,湖心泛起涟漪。

当她唱完最后一个字,整片天池突然明亮起来,仿佛有无数光点从水底升腾,汇聚成一个人影轮廓,模糊却熟悉。他站在湖心,嘴角微扬,伸手虚点她的方向。

她笑了,轻声道:“这次换我来找你了。”

话音未落,极光再现,横贯苍穹,化作万千琴弦,轻轻震颤。

那一夜,全球数万名曾参与过“听觉复苏计划”的人同时醒来。他们不知道为何流泪,只觉得心中某块空缺,终于被填满。

而在北极圈的地下观测站,那台老录音机再次启动。

磁带缓缓转动,录下一段新的声音:两个孩子的笑声交织在一起,背景是熟悉的童谣旋律。其中一人忽然停顿,稚嫩的声音问道:

>“爸爸,什么是遗忘?”

片刻沉默后,另一个声音回答:

>“就是还没学会倾听的时候。”

录音结束。

操作员怔坐良久,最终没有删除文件。

他知道,有些声音,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现在。

它们属于未来。

而未来,正在学会歌唱。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