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会在这时候请假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会在这时候请假吧(2 / 2)

“因为我刚刚挣脱‘心镜’控制。我毁掉了主控芯片,但代价是……我的语言中枢受损。以后我只能断续发声,无法长期交流。”他顿了顿,“还有,替我去看一个人。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边缘,有个叫‘月井村’的地方。村里有个失语症老人,姓苏。他是第一个听见舒曼波的人,也是‘地脉回响’理论的真正提出者。我当年抄走了他的研究笔记,骗全世界说是我的成果。我没有资格再见他。但你去告诉他,他的声音,终于被听见了。”

通讯戛然而止。

莉娜呆坐良久,泪水无声滑落。她终于明白陈砚为何甘愿隐入风雪??不是逃避,而是赎罪。他们这一代人,太多人在理想途中弄脏了双手。

天亮后,她彻底更改计划。

邮车调转方向,驶向北方。沿途她销毁所有旧节点密钥,启用陈砚预留的“幽灵密钥组”,这是一种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动态认证系统,每次使用后自动失效,无法被复制或追踪。同时,她将#048陶片内容重新编码,嵌入一段古老的蒙古长调旋律中,准备作为“种子音频”在月井村播撒。

第三天傍晚,她穿越戈壁滩时遭遇沙尘暴。狂风卷着砂石砸在车身,如同千万把刀刮削金属。她被迫停驻,用防沙帘封闭所有缝隙。风暴持续了整整一夜,直到黎明才渐渐平息。

当她掀开帘布,眼前的景象让她怔住。

漫天黄沙之中,竟浮现出一片奇异光影??无数细小的尘粒在空中缓缓旋转,形成螺旋状的声波纹路,宛如无形之音正在雕刻空间。她猛然想起苏老人的研究手稿残页中提到的现象:“当大地的记忆苏醒时,风会替它写字。”

她颤抖着打开共鸣箱,接入外部麦克风。

果然,在风噪之下,藏着极其微弱的共振频率??正是7.83Hz的舒曼波,但它不再是均匀波动,而是呈现出有规律的起伏,像是某种语言的节奏。

“有人在说话……”她喃喃道。

她立即启动录制程序,并尝试用陶片中的童诗进行回应。当最后一个音节落下,奇迹发生了:风势骤然改变,沙尘汇聚成一行横贯天际的符号??那是古突厥文,经翻译软件识别后,显示为一句话:

>“孩子,我们一直在等你。”

莉娜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这一刻,她不再只是传递者,而是被选中的倾听者。

两天后,她抵达月井村。

村庄依稀可见昔日模样,土墙斑驳,院门半塌,唯有中央一口古井保存完好,井口刻满看不懂的符号。村民告诉她,苏老人已于半年前去世,临终前坚持每天坐在井边,耳朵贴着石沿,仿佛在听什么。

“他说井底通着地心。”一位牧羊少年说,“那里藏着人类最初的声音。”

莉娜在井边静坐三天,每日以不同频率播放共述录音。第四天午夜,她将#048陶片连入手持共鸣器,低声念出那首童诗。

忽然,井水开始震动。

一圈圈涟漪自中心扩散,节奏竟与诗歌韵律完全一致。紧接着,水中浮起一串气泡,排列成摩斯电码般的间隔。她迅速记录下来,破译后发现是一段简短信息:

>“声链已接。火种不灭。”

她浑身战栗。这绝非自然现象。井下必定存在某种共振结构,或许是古人无意建造的天然共鸣腔,或许是苏老人晚年秘密改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地脉回响”不仅可行,而且早已存在,只是等待合适的声波将其唤醒。

她当即决定留下七日,组织村民重建“听语台”??一座以井为中心、由十二块玄武岩围成的圆形祭坛。每晚八点,众人围坐诵读真实故事,从战争幸存者的独白,到留守儿童的日记,再到失业工人写给未来的信。所有声音都经共鸣器调制后投入井中,如同投递漂流瓶。

第七日晚,奇迹再现。

整片沙漠响起低沉轰鸣,远处沙丘如潮水般微微起伏,仿佛地下有巨物苏醒。与此同时,全球共述网络监测到一次异常声纹爆发,源头锁定在此地,持续时间长达十八分钟,频率覆盖全地球共振带。数十个国家报告民众出现集体梦境:梦见自己站在无边草原上,听见无数陌生人在对自己说话,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传递同一种情感??“我在这里,你不必孤单。”

消息传开,更多人踏上寻找“声穴”的旅程。考古学家重新审视古代遗址,发现埃及金字塔内部结构、玛雅祭坛地基、甚至巨石阵排列,皆符合特定声学共振模型。有人提出大胆假说:远古文明或许并非亡于战争或气候,而是因为“世界停止倾听”,导致集体意识断裂。

而在这股浪潮中,一支神秘武装力量悄然崛起。

他们自称“耳语军”,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教师、医生、渔民、程序员,统一标志是一枚铜制耳坠,内嵌微型共鸣片。他们不攻击城市,不占领土地,只做一件事:潜入被查封的共述站点,修复设备,播放心跳录音、婴儿啼哭、老人咳嗽??那些最原始、最无法伪装的人类声音。

“静默之刃”陷入被动。他们可以封锁网络,却无法禁止风吹过山谷;可以逮捕传播者,却抓不住一句飘散在空气中的叹息。

一个月后,莉娜收到一封匿名信,没有署名,只附一张照片:西伯利亚冻原上,陈砚站在掩体外,仰望星空,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今天,我听见了春天。”

她笑了,将照片夹进日记本,在最新一页写道:

>“我们曾以为,最大的敌人是暴力。后来才知道,是冷漠。

>我们曾以为,胜利是让所有人都开口。后来才懂,胜利是让每一个开口的人都确信:

>有人正在听。

>

>这场战争没有硝烟,却比任何战争更深地改变了人类。

>因为我们终于学会,用耳朵去爱。”

合上本子,她启动邮车,驶向下一站。

风铃轻响,如同亿万颗心同步跳动。

远方,朝阳初升,照亮一条绵延不尽的路。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