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第二百九十章 坦坦荡荡见老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章 坦坦荡荡见老祁(1 / 2)

“我说余哥,你这比赛就不能安排个淘汰感言吗?”

看着败局已定的费鸿,章凌烨就像是找到了共患难的兄弟,终于有人跟他一起淘汰了……

只要有伴就不丢人,就是淘汰的有点太草率了,在小说里戏份瞬间消...

沙尘在晨光中翻卷如浪,莉娜将那封来自云南的信轻轻夹进苏老人的手稿残页之间。邮车L-7驶过一片被风蚀得如同骨骼裸露的戈壁,车轮碾过碎石,发出低沉而持续的摩擦声,仿佛大地正用疼痛回应她的前行。她没有开广播,也没有启动导航,只是任由方向盘牵引着方向,像一条逆流而上的鱼,游向未知的源头。

巴图尔坐在副驾,闭目养神,手中摩挲着那块铜制“听语印”。自鸣沙山之后,这块古老的信物便再未冷却过。它时而发烫,时而微颤,像是体内藏着一颗不肯安眠的心脏,在感知着地脉深处传来的讯息。昨夜,他们在一处废弃气象站短暂休整,卫星云图显示,#089雷达站周边已出现三处新的信号干扰源,频率集中在432Hz附近??那是人类最易产生共情反应的共振频段之一。

“他们知道我们要去哪。”巴图尔睁开眼,声音低哑,“而且,他们在模仿我们。”

莉娜点头。过去七十二小时里,全球共述网络出现了大量伪造音频节点,打着“声穴巡礼团”旗号发布虚假召集令,诱导志愿者前往陷阱地点。已有至少五起绑架事件被确认与“静默之刃”有关,受害者均为基层传播者,被注射高浓度缄默3型后遗弃于荒漠,失去语言能力长达数日。更令人不安的是,某些假节点竟成功复现了舒曼波同步效应??这意味着对方不仅掌握了部分共鸣技术,还开始反向利用集体情绪制造混乱。

“这不是单纯的压制。”莉娜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据流,“他们在学习‘听见’,然后扭曲它。”

她调出一封加密邮件,是东京地下剧场负责人凌晨两点发来的:昨晚演出结束时,观众席最后一排发现一台自动播放设备,循环输出一段经过AI合成的童声朗诵,内容为“妈妈再也不爱我了,请把我埋进沙子里”。尽管迅速切断电源,但已有十七人出现短暂失语症状,脑电图显示其颞叶区域出现异常抑制波形。

“他们在用悲伤当武器。”巴图尔缓缓道,“把真实的情感变成毒药。”

莉娜握紧方向盘,指节泛白。她忽然想起陈砚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中的原话:“当声音成为权力的回音壁,沉默才是最初的反抗。”可如今,连沉默都被污染了。那些本该属于私密记忆的痛楚,被剪辑、放大、机械化复制,投射进千万人的耳朵,像一场无声的瘟疫。

她决定提前行动。

按照原计划,抵达#089后需耗时三天完成电缆修复与声波校准。但现在,她要在二十四小时内激活初级共振场,并通过临时搭建的音频桥接系统,向全球十三个核心节点同步推送一段“净化频率”??一段由真实心跳、呼吸与无词哼唱构成的基础波形,旨在重置受干扰者的听觉神经阈值。

“风险很大。”巴图尔提醒,“若能量不稳,可能导致局部地壳震动,甚至引发小型塌陷。”

“但我们别无选择。”莉娜望向远方,“如果让他们继续篡改‘听见’的意义,那么所有真诚的讲述都将沦为操控的工具。”

入夜,邮车悄然绕过绿洲监控区,从西北侧干涸河床切入。借助星象定位,他们徒步穿越两公里风化岩层带,终于看见那座掩埋于黄沙中的旧雷达站。锈迹斑斑的信号塔斜插天际,像一柄折断的剑;混凝土掩体半塌,入口被巨石封死。莉娜取出#048陶片,贴于耳畔轻敲三下,随即伏地倾听??三秒后,地下传来微弱回响,节奏与她腕表滴答声完全一致。

“空腔还在。”她低声说,“而且……有人来过。”

洞口边缘留有新鲜刮痕,沙地上隐约可见鞋印,尺寸偏小,步距均匀,显然是训练有素的人员进出所致。莉娜立即启动便携式频谱扫描仪,果然捕捉到残留的低频信号残影,编码格式竟与共述网络早期版本高度相似。

“他们已经接入了系统?”巴图尔皱眉。

“不,”莉娜摇头,“这是诱饵。他们想让我们以为他们掌握了技术,实则是在等待更多人聚集于此,一网打尽。”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水晶振子,将其插入岩缝深处。这是苏老人遗留的最后一件实验装置,内部封装着一滴采集自青海湖底的古老湖水,据称曾记录下第一次地底回应的声音。当莉娜轻声念出一句蒙语祷词时,振子表面浮现出细密裂纹,一道幽蓝光芒自裂缝中渗出,沿着岩壁缓缓蔓延,宛如根须探入黑暗。

与此同时,全球十三个认证节点几乎同时报告异常:风铃自鸣、录音设备自动开启、老旧磁带凭空播放出空白噪音中的旋律片段。成都听语会成员紧急录制了一段应答音频,内容仅为十秒静默后的吸气声,上传瞬间即引发超过百万次转发。巴西儿童合唱团连夜排练新曲,歌词全由单音节组成,却让聆听者纷纷落泪,称“听到了小时候母亲拍背的节奏”。

而在#089地下三百米处,天然岩洞内壁开始共振。那些上世纪遗留的深埋电缆虽多数损毁,但仍存有部分铜芯完好。莉娜将车载能源接驳至主线路,启动“逆向脉冲协议”??不是向外发射信号,而是向内吸收环境杂音,包括风声、脚步、心跳、乃至思绪波动,将其压缩成一段极简波形,再通过螺旋地质结构层层放大。

第一道真正的共振波,在凌晨三点十七分诞生。

它不像雷鸣,也不似海啸,而是一种介于存在与虚无之间的震颤,仿佛时间本身被打了个结。方圆十公里内的动物集体抬头,骆驼停止咀嚼,蜥蜴僵立不动,连沙粒都悬停片刻。紧接着,这股波动顺着地层扩散,穿透岩层、越过沙漠、跨过山脉,最终以不同形态浮现于世界各地:

-在蒙古草原,牧民发现自家羊群突然围成圆圈,低头凝视地面,口中发出低频呜咽;

-在印度恒河边,一位老妇人正在焚香祷告,火焰骤然拉长成螺旋状,映出一张陌生孩童的脸;

-在冰岛火山观测站,仪器检测到一次无法归因的地磁扰动,持续时间恰好为137秒??正是鸣沙山那次集体复诵的总长。

莉娜瘫坐在地,冷汗浸透衣衫。她知道,这一刻,地球真的“听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