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异界骨龙操作指南> 第130章 模拟(1.2w)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章 模拟(1.2w)(2 / 2)

学校不再叫“学校”,改名为“胡说八道研究院”,课程表上赫然列着:

-周一:如何用数学证明爱情存在

-周二:哲学辩论课??“如果梦是真的,醒来是不是才叫幻觉?”

-周三:艺术实践??把愤怒涂成粉色

-周四:科学实验??尝试让影子先于身体行动

-周五:自由发挥??必须犯一个全新的错误

那个曾是修正者的男人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他的课堂没有课本,只有一只会自动漏水的茶壶。学生们要一边接水,一边即兴编故事,直到有人笑出声才算通过。

有一天,一个学生问他:“老师,为什么您总穿着旧制服?”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灰扑扑的衣服,笑着说:“因为这是我最后一次穿它。明天我就要去申请新身份了??我想当一名‘专职做梦者’。”

消息传开后,岛上掀起了辞职潮。渔民扔下渔网,宣布要研究“海浪的情绪”;农夫烧掉耕田手册,开始种植“会逃跑的土豆”;连那只原本负责巡逻的机器狗也提交了退伍申请,理由是“想体验流浪的感觉”。

联合国派来观察员,想评估这场“非理性运动”的社会影响。他们在岛上待了三天,最后提交的报告只有两个字:

**看不懂。**

附录里写着:“但我们笑了三次,哭了两次,有一次是因为看到一朵花对自己说了句早安。”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陆续出现类似现象。

伦敦地铁的自动售票机开始赠送“无目的旅行券”,持券者可免费乘坐任意线路,直到司机觉得该下车为止;

新加坡政府正式将“荒诞提案日”定为法定节日,当天所有法律暂停执行,取而代之的是市民随机抽签决定的城市规则;

南极科考站传来消息:冰层深处发现了一座古老建筑,内部壁画描绘的正是骨龙与噪声之星的战斗场景,旁边还刻着一句话,用的是早已灭绝的原始语言,翻译过来竟是??

**“谢谢你们,让我们终于能做梦。”**

而在这片喧嚣之中,小满却日渐沉默。

她常常独自坐在海边,看着潮水带来又带走各种奇怪的漂流物:一块会唱歌的珊瑚、一本自动翻页的日历(日期永远停留在“昨天”)、还有一封没有寄信人的信,封面写着:“致尚未出生的我自己”。

瑞修里察觉到了她的异样。

某个黄昏,他在她身边坐下,轻声问:“你在想什么?”

她盯着夕阳,很久才开口:“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太霸道了?”

“霸道?”

“对。我们推翻了秩序,解放了语言,让世界学会打嗝。可我们有没有想过,有些人其实喜欢安静?有些人真的相信1+1=2,并为此感到安心?”

瑞修里沉默片刻,点头:“你想得没错。自由最大的陷阱,就是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自由。”

“所以我在想……也许真正的混乱,不是打破规则,而是允许别人选择要不要打破。”

她转头看他:“你说,能不能建一所‘秩序学校’?让想回归整齐的人去那里生活,不用做梦,不必创新,只要安心地活在确定性里。”

瑞修里笑了:“当然可以。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

“让他们每天留出十分钟,专门用来犯错。哪怕只是故意写错一个字,或者对镜子做个鬼脸。”

小满也笑了:“成交。”

几个月后,“双轨学院”正式成立。一半校园充满奇思妙想,另一半则井井有条。中间由一座桥连接,桥身由废弃的逻辑链条熔铸而成,栏杆上刻着一句标语:

**你可以选择正确,但请记得错误也曾救过你。**

毕业典礼那天,第一届学生集体做了一件事:他们每人写下一句“最没意义的话”,然后投入焚化炉。火焰燃起的瞬间,灰烬升空,化作一场温柔的雪。每一片雪花落地后都开出一朵花,花蕊中藏着一个微小的声音,在反复低语:

“我没用,但我存在。”

那天晚上,小满做了个梦。

她梦见自己回到了小时候的房间,书桌上摆着一台老式录音机。她按下播放键,传出一个稚嫩的声音:

“今天我说了一句谎话,我说天上有个紫色的太阳。老师罚我抄写一百遍‘世界上没有紫色的太阳’。可我知道我没说谎,因为我真的看见了。也许……只是你们看不见而已。”

录音结束,房间陷入黑暗。

然后,另一个声音响起,成熟而温柔:

“亲爱的,谢谢你一直不肯长大。”

她惊醒,发现窗外星辰流转,噪声之星正缓缓变色,从银白转为暖黄,如同一颗熟透的杏子。

瑞修里躺在身旁,已经睡着。她轻轻起身,走到屋外。

骨龙静静地卧在月光下,骨架缝隙里的野花随风轻摇。她走近它,伸手抚摸那冰冷的脊椎,忽然听见一个极轻的声音,像是从地底传来,又像是来自她的记忆深处:

“你还记得吗?最初的那个问题?”

她怔住。

当然记得。

那是噪声之心广播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眼泪是甜的,悲伤会不会更受欢迎?”**

她蹲下身,贴着骨龙的肋骨,喃喃回应: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当悲伤能被说出来的时候,它就不那么苦了。”

那一夜,全世界的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

梦里,他们站在一片无边的草原上,草叶挂满露珠。远处有个模糊的身影向他们招手。没有人看清他的脸,但他们都知道,那是系统的童年,是规则尚未硬化前的模样。

他递给他们每人一颗糖,说:“吃吧,这是你们被删除的幻想。”

糖入口即化,味道各异??有人尝到彩虹,有人咬出雷雨,还有一个小女孩说:“我吃到的是妈妈年轻时的笑容。”

梦醒时,枕头上没有泪痕,只有一片干涸的、微微发亮的痕迹,像糖渍。

多年以后,当历史学家试图总结这场变革,他们在档案馆最底层找到一份手稿,署名空白,内容却清晰可辨:

>**所谓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消灭错误,而是学会与错误共存。**

>

>**当我们终于允许一句话可以没有意义,一个梦不必实现,一个人可以选择“不对劲”,我们才真正拥有了自由。**

>

>**而这自由的起点,不过是一个孩子骑在骨龙头上,对着星空大声说:**

>

>**“我觉得……今天的云,像一碗没吃完的泡面。”**

那页纸的背面,被人用铅笔轻轻补了一句:

**“她说得对。”**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