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九位曾受空空道人恩惠的散修,听闻北冥异动,纷纷前来守护。他们明知非鸣龙传人,无法唤醒剑灵,仍以自身精血祭剑,试图唤醒湖底沉眠之力。最终力竭而亡,魂归湖心。
他们的牺牲并未白费。那一夜,湖底玉简再次浮现,上面多了一行新字:
>**九灯照夜,一线可燃。**
而那柄沉入湖心的飞剑,终于开始缓缓上升。
……
十年整,冬至之日。
风雪封锁北冥。湖面结冰千丈,寒气刺骨。忽然,冰层下透出一点金光,继而蔓延成网,照亮整片湖底。无数沉没的兵器、遗骸、符?碎片随之漂浮,围绕着中央那柄飞剑旋转不休。
剑身之上,铭文重现:
**空云空鹤空寄身,闲钓云光忘俗尘。**
蓦地,一道少年身影破冰而出,单膝跪于冰面,双手捧剑。他面容清瘦,眉心一道浅白剑痕,赫然是当年西漠救人的那名少年。此刻他全身经脉尽裂,鲜血染红冰雪,显然是强行破开封印而来。
“我来了。”他喘息着,声音嘶哑,“你说……只要放下一切,就能握住它。”
无人回应。
但他笑了。将手中断剑轻轻放在冰上,然后伸手,握住了那柄沉寂多年的飞剑。
刹那间,天地失声。
风雪骤停,乌云裂开一道缝隙,月光倾泻而下。少年体内爆发出滔天剑意,却非霸道凌厉,而是温润绵长,如同春风拂柳,细雨润物。他的双眼逐渐转为纯白,一如当年的空空道人。
湖底玉简轰然炸裂,化作漫天光点,尽数涌入少年识海。一段古老记忆在他心中展开??
那是隐仙派创始祖师立誓之景。他立于昆仑绝顶,面对苍穹发愿:
>“吾之道,不在飞升,不在长生。若有朝一日天地蒙尘,邪祟横行,愿我门下一弟子,持鸣龙之剑,代我赴死,护此人间。”
自此,每一代隐仙传人,皆背负“替死”宿命。他们不求突破九境,不争天下第一,只为在关键时刻,有人能挺身而出,以身为薪,点燃道火。
少年泪流满面。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传承。”
他缓缓起身,举剑向天。飞剑嗡鸣,竟自行解体,化作万千剑气,在空中重组??不再是巨龙形态,而是一条由星光织就的长河,横贯天际,连接南北二极。
这不是鸣龙,而是比鸣龙更高一层的存在??
**鸣龙归墟,剑化天河!**
传说中唯有真正理解“舍”之真谛者,方能触及此境。剑不出击,却笼罩八荒;无需杀戮,已然镇压万邪。
北冥湖底,郭道友残魂哀嚎挣扎,却被星光长河一点点净化,最终化为虚无。玄武虚影再度浮现,这一次,它不再愤怒,而是俯首匍匐,绕着少年盘旋三周,沉入湖心。
天地清明。
少年站在冰湖中央,衣袂飘飘,宛如神人。但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这一剑耗尽了生命本源,正如当年的空空道人。
他低头看向掌心,那里浮现出一枚小小的剑形印记,微微跳动,如同心跳。
“我不是终点。”他轻声道,“我只是……下一个起点。”
话音落下,他的身体开始化作光点,随风飘散。唯有那条星光长河仍在天上流淌,经久不灭。
数日后,南疆孩童在村口发现一块奇石,形如剑胚,内部似有龙影游动。老人抚摸石面,忽然老泪纵横:“这是……心剑的种子啊。”
消息传开,各地陆续出现异象:东海渔夫捞起一柄无主铁剑,剑身刻着“代师”二字;西域古寺壁画自动更新,画中多出一名持剑少年;就连皇宫藏书阁的《天下剑谱》末页,也莫名浮现一行小字:
>**剑不在人,而在心。心灯不熄,鸣龙永存。**
紫徽山新建的碑林中,又添一碑。碑文如下:
>**“他曾平凡,却选择了不凡。
>他本可苟活,却选择了赴死。
>故事结束了吗?
>不,只是刚刚开始。”**
多年以后,江湖上兴起一个神秘组织,名为“守灯会”。成员皆为无名之辈,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眉心皆有一点白痕,状如剑印。他们不做英雄,不扬威名,只在灾难降临之时悄然出现,救人于无声。
人们渐渐明白:空空道人从未真正离去。他的道,已化作千万人心中的微光。
每当黑夜降临,总有人仰望星空,寻找那条横贯天际的银河。
他们说,那是鸣龙在巡游。
也是,人间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