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1987我的年代> 第708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8章(2 / 2)

林小满依旧奔波在路上。她的行李箱里,除了图纸和笔记本,多了两样东西:一瓶云南野生蜂蜜(娜香妈妈托人捎来的),和一本手工缝制的相册??那是地坪乡孩子们轮流画画拼成的“林老师的故事”。

某夜宿在川西高原,海拔三千八百米,她发起低烧。昏沉中,手机震动。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林老师,我是三十年前被您资助过的那个侗寨女孩阿秀。我现在是县医院儿科主任。昨晚看到新闻,您又去了更远的地方。我想告诉您:当年您送来的一箱书里,有一本《人体解剖图谱》,我一直留着。它让我相信,山外有世界,而我可以走进去。”

她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最终回复:

>“谢谢你活着,并且发光。这就是我当年翻山越岭的意义。”

天亮后,她继续启程。这一次,目的地是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一个游牧教学点。那里有十二个孩子,随牧民迁徙放羊,一年中有九个月在移动帐篷里度过。当地教育局请求她设计一款“可移动式星舟舱”,能拆卸、能牵引、能抗十级大风。

“我们要做吗?”团队有人犹豫,“太难了,成本高,维护难,受益人数少。”

林小满站在草原上,风吹起她的衣角。远处,一个穿着厚厚棉袄的小女孩骑着马奔来,怀里抱着课本,脸上冻得通红。

“你们记得吗?”她转身问大家,“我们最初为什么出发?是因为人多,还是因为需要?”

没人回答。

她走向那个孩子,蹲下身:“你是要来上课的吗?”

女孩点点头:“老师说今天讲《静夜思》,但我家搬走了,我以为赶不上了。”

林小满抱紧她:“你现在赶上了。”

当天傍晚,她召开全员会议,宣布启动“星舟?牧光版”研发项目。预算不足?那就精简非核心模块。运输不便?那就做成六个标准集装箱单元,可用牧区现有货车拖运。电力短缺?那就强化太阳能+小型风力双供能系统。

“哪怕只有一个孩子等着,我们也值得奔赴。”她说,“教育不该有‘性价比’这个词。”

三个月后,“牧光号”首航成功。它像一列银色列车,静静停驻在呼伦贝尔的晨光中。孩子们围着它奔跑尖叫,仿佛迎来了童话里的飞船。当舱内暖灯亮起,空气净化器嗡嗡运转,电子屏播放出蒙语版《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一位老牧民突然跪下,用额头轻触舱体金属外壳,喃喃念诵祝福经文。

林小满站在一旁,眼眶湿润。她想起吴月娘的话:“歌声不在一个人的喉咙里,而在一群人的呼吸之间。”此刻,她终于懂得??所谓时代,不是某个人的辉煌,而是无数微小光芒汇聚成的星河。

年底,她受邀参加央视新年晚会。节目组安排她与一群城市孩子合唱《同一片星空下》。彩排时,导演建议她换一套亮眼礼服。

她摇头:“我就穿这件蓝布衫吧。孩子们认识的是这个样子的我。”

演出当晚,舞台中央升起一座微型“星舟舱”模型。当灯光亮起,全国各地十几个偏远教学点的屏幕同步开启,数百名乡村儿童的脸庞出现在背景墙上,齐声唱道:

>“你问我星星为何不坠落,

>我说因为有人伸手接住了光。

>你问我远方有多远,

>我说只要有人愿意走,就不算长。”

歌声落下,全场寂静,继而掌声雷动。

后台,她收到阿?发来的视频:地坪乡小学的师生们围坐在“天籁之舟”前,举着荧光棒,齐喊:“林老师,新年快乐!我们等你回来唱歌!”

她笑着流泪,回了一条语音:“好,等春天来了,我们就去北京,唱给你们听,也唱给所有人听。”

那一夜,她写下日记的最后一段:

>“他们说我点亮了光。

>

>其实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燃烧。

>

>我曾以为自己是渡船人,

>后来才发现,

>我只是那盏灯??

>不求照亮整条江,

>只愿某个寒夜里,

>有个孩子抬头看见,

>就敢继续往前走一步。

>

>这就够了。

>

>因为一步,接着一步,

>终将成为路。

>

>而我的1987,

>从未结束,

>它一直在延伸,

>延伸进每一个不肯熄灭的梦里。”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