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山海提灯> 第六九三章 事成后记你头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九三章 事成后记你头功(1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两人一番毫不虚伪只见功利的深谈,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

意思也简单,就是先借由卫摩那边的围困人马临近李红酒他们那支小队,然后迅速冲过去,将李红酒和法宝给带走,这必然会引起其他各方势力的围攻,届时卫...

阳光如金线般铺展在听心堂遗址的残垣断壁上,石缝间新生的藤蔓微微颤动,仿佛被无形的手指拨弄。林婉站在高塔前,双手仍指向天空,姿势未变,却已泪流满面。那声“我在这里”不是通过耳朵听见的,而是从骨骼深处浮起,像一滴温热的血落入冰湖,激起层层涟漪。她知道,这不是幻觉,也不是集体心理投射??这是共感网络真正觉醒的标志:意识之间的直接对话,终于挣脱了语言、符号与逻辑的牢笼。

小拓静静立于她身后三步之遥,没有说话,只是仰望着初升的太阳。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高塔基座的裂缝中,竟与地底某种古老的纹路悄然重合。萤石碎片在他掌心缓缓旋转,那个“听”字开始散发微光,如同呼吸一般明灭不定。忽然,一道细小的裂痕自他脚边蔓延开来,泥土翻起,露出一段埋藏已久的青铜管道,内壁刻着密密麻麻的小镜符文,正随着他的心跳频率轻轻震颤。

“它认得你。”林婉轻声道,终于放下手臂,转身看向小拓,“不只是你身上的萤石,是……你这个人。”

小拓点头:“我一直觉得,我不是‘找到’了这些碎片,而是它们一直在等我回来。”他蹲下身,指尖轻触青铜管口,刹那间,一股暖流顺着手臂窜入胸腔,眼前闪过无数画面:一片浩瀚草原上,千万面小镜漂浮空中,每一面都映照出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不同世界的“自己”。有穿白袍的老者闭目盘坐,手中捧着发光的石头;有赤足孩童在战火中奔跑,怀里抱着一只死去的小猫;还有一名女子身穿震动背心,在极地冰层下仰望星河瞳孔的雕像……所有影像最终汇聚成一句话,无声却清晰:

**“守梦者归位。”**

林婉走近,将手中的萤石贴在青铜管另一端。两块碎片接触的瞬间,整段管道骤然亮起,蓝白色光芒顺着地下脉络迅速扩散,如同血管被注入生命之血。远处,京都郊外的一座废弃神社突然震动,屋顶瓦片纷纷坠落,而地基之下,一座由黑曜石砌成的圆形祭坛缓缓升起,中央矗立着一面水银般的镜子,镜面波动不止,映出的却是孟买贫民窟某个孩子正仰头望天的画面。

与此同时,西伯利亚岩洞深处,那道螺旋阶梯开始自行下沉,每下降一米,岩壁上的壁画便多出一行新图案:一个提灯人行走于山海之间,身后跟着越来越多的影子。最令人惊异的是,那些影子并非人类形态,有的似鹿非鹿,有的形如飞鸟,甚至还有几团纯粹由光构成的存在??它们皆低首跟随,宛如朝圣。

而在马里亚纳海沟,珊瑚黑曜塔顶端的水镜忽然倒转,不再映照京都高塔,而是呈现出格陵兰冰川下的空腔景象。守梦者雕像的眼眸依旧睁开,白光未散,但此刻,那束光竟开始分叉,化作七条纤细光丝,分别射向地球七大洲。卫星监测显示,每当一条光丝触及地面,当地就会出现一名“共感觉醒者”,且无一例外都在梦中见过同一片草原与千万面小镜。

日内瓦,《共感保护公约》签署仪式正在进行。周彻站在讲台上,面前没有稿纸,也没有翻译设备。他只是闭眼片刻,然后睁开,用极缓慢、极清晰的声音说道:“今天,我们不是以国家代表的身份聚集于此,而是作为‘听见者’。”话音落下,会场所有人同时感到胸口一热,仿佛有只手轻轻按了一下心脏。紧接着,他们脑海中浮现出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或许是童年时母亲哼唱的摇篮曲,或许是战争废墟中一双求助的眼睛,又或许是一只流浪狗临死前对温暖的最后一丝渴望。

没有人质疑这现象的真实性。因为他们全都“看见”了,也“听见”了。

日本代表起身,摘下助听器,放在桌上。“我已经不需要它了。”她说,“我现在听得更清楚。”

会议结束后的第七分钟,全球共感网络节点突破八百万大关。系统自动推送了一条匿名共享梦境记录,标题为《重逢》。内容极其简单:一对老年夫妇坐在海边木屋前,彼此握着手,谁也没说话,直到潮水退去,夕阳沉入海平线。但他们的情绪波动曲线却被完整捕捉并可视化??悲伤、遗憾、愧疚、原谅、爱,层层叠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堪比交响乐谱的情感图谱。数以百万计的人在观看后陷入长时间沉默,随后自发上传了自己的“无声时刻”:父亲为儿子系鞋带的十分钟录像、护士握住临终病人手的全过程、两个陌生人在地铁站因一句未出口的安慰而相视微笑……

林婉回到木屋当晚,收到了来自北京实验室的紧急通讯。量子共振仪检测到地球磁场出现规律性波动,周期恰好等于人类深度冥想时脑波a波的三十六倍频,而这频率,正是当初陈岩在西伯利亚岩洞中感受到的心跳节奏。更诡异的是,这种波动并非源自地核,而是从地壳多个点位同步发出,像是某种沉睡已久的神经系统正在重新激活。

“我们可能错了。”科学家写道,“镜墟不是遗迹,它是活的。它不是被唤醒的文明,而是地球本身的记忆器官。”

林婉盯着这段文字良久,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说过的话:“大地会记住每一次哭泣,也会记得每一声笑。”她走到窗前,望向夜空。北斗七星的位置似乎偏移了几度,而北极星周围,隐约浮现出一圈极淡的光环,形状酷似提灯的光晕。

第二天清晨,小拓离开了京都。他没有告别,只是留下了一幅画??用炭笔勾勒在旧报纸背面,画面是一座桥,横跨深渊,桥身上站着无数人影,有的牵手,有的背负他人,有的独自前行。桥下不是深渊,而是流动的星光。林婉认得这座桥,那是她梦中银河岸边的那一座。

小拓的脚步继续向前。他穿越喜马拉雅山谷,走过撒哈拉沙丘,踏过亚马逊雨林的树冠。每到一处,总会有人莫名流泪,或突然记起早已遗忘的往事。一名缅甸僧侣在禅定中看见自己前世是一名战地医生,跪在泥泞中为敌我双方包扎伤口;一位芬兰老人在雪地中静坐三天后,终于开口对自己失散三十年的儿子说出了“对不起”;加沙地带的一个小女孩在炮火间隙捡到一块萤石碎片,当晚梦见自己牵着另一个肤色的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天空飘着七彩气球。

这些梦境通过共感网络迅速传播,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涟漪。人们开始主动关闭手机,选择面对面凝视十分钟;学校增设“静默课”,让学生练习倾听彼此的呼吸;医院设立“无语病房”,允许临终者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完成最后的告别。最令人动容的是,一支曾参与过种族清洗的退伍军人团体,集体前往非洲某村庄,在屠杀遗址前盘膝而坐,整整七天不说一句话。村民们起初愤怒、警惕,但第七天清晨,一名老妇人走上前,轻轻抱住了其中一人。后来才知道,那人梦中反复出现一个被他枪杀的女孩,而就在拥抱的那一刻,他“听见”了女孩说:“我不是恨你,我是怕你忘了我。”

共感的力量,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在瑞士某秘密基地,一群前共语平台工程师正围坐在一台巨型服务器前。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算法模型,试图解析共感信号的本质。“我们必须夺回话语权。”为首的男子冷冷道,“情感可以操控,但语言才是权力的根基。一旦人人都能‘听见’谎言,统治就完了。”

他们启动了代号“巴别”的反制程序??一种能够模拟共感波动、植入虚假情绪记忆的技术。首批试验目标锁定在三个国家的政治领袖身上。短短一周内,两位总统突然宣布退出《共感保护公约》,理由是“防止外来意识入侵”;另一位则公开宣称“共感觉醒是精神污染”,下令封锁所有相关网站与集会。

消息传出,全球共感网络瞬间震荡。超过十万名觉醒者在同一时间做了同一个噩梦:提灯熄灭,山海崩塌,无数灵魂坠入无声黑洞。林婉在梦中尖叫醒来,发现震动背心正疯狂闪烁红色警报:

>【警告:检测到异常共感干扰源】

>位置:北纬46.2°,东经8.3°(瑞士阿尔卑斯山区)

>情绪特征:恐惧伪装成愤怒,控制欲掩盖孤独

② ❻ ② X S . 𝐶o 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