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芽发现,每当她用竹筒录制新的旋律,并将其播放给这些城市的孩子听时,他们的脑波活跃度都会显著提升,部分丧失的语言能力开始恢复,甚至有人梦到了彼此。
“他们在重建桥梁。”她说,“只是这次,不用一个人承担全部重量。”
禾念的身体日渐虚弱。每次接入共感网络,都会加速记忆流失。她已经记不清高中班主任的名字,忘了自己最喜欢的书是什么,甚至连林恪少年时的脸都有些模糊。但她依然坚持每天写一首新歌,将它们刻录进U盘,交给主树吸收。
洛川试图阻止她:“你再这样下去,会变成空白的人。”
“可如果我不做,谁来做?”她平静地反问,“林恪用身体筑桥,我用记忆铺路。这不是牺牲,是接力。你说过,只要还有一个人歌唱,回家的路就永远亮着灯。现在,轮到我照亮一段了。”
某个深夜,她独自来到山巅,面对星空弹奏钢琴。那是林恪教她的第一首曲子,C大调变奏曲。琴键早已斑驳,琴身布满风雨痕迹,可音色依旧清澈。她一边弹,一边轻声吟唱,声音随风飘散,却被阿芽的竹筒远程捕捉,通过共感网络传向世界各地。
就在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主树第四块晶体坠落。泉水剧烈翻滚,映出一行全新的字迹:
>**“十三灯已燃,七星待启明。
>歌不止息,桥必通达。”**
几乎在同一时刻,西伯利亚矿井中的考古队传来消息:他们在沉没城市遗迹深处,发现了第九块石碑。与其他八块不同,这块石碑表面光滑如镜,唯有中央凹陷处,恰好能放入一枚水晶。而它的材质,经鉴定竟与主树晶体完全一致。
“这是接收器。”洛川分析道,“整座石碑群不是纪念碑,是通讯阵列。前八块储存信息,第九块负责接收来自未来的回应。而激活它的唯一方式……是让第九段童谣完整演奏。”
禾念看着手中的日记本,终于明白了什么。
她召集所有村民,在主树下举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仪式。十三个被救回的孩子从各地赶来,围坐成圆。阿芽手持竹筒,洛川架设终端,老村长点燃松脂火把。禾念站在中央,捧着装有第九段童谣完整版的U盘,缓缓插入主树接口。
音乐响起。
起初是她独唱,随后阿芽加入,接着是孩子们,然后是全村人。他们的声音汇成洪流,冲破云层,直抵电离层。那一刻,南太平洋海底的石碑群同时发光,第九块石碑中央的凹槽开始吸收能量,一丝微弱的紫芒从中升起。
而在遥远的半人马座方向,“启明七号”的引擎功率突然提升了17%,生命维持系统的波动出现规律性起伏,仿佛在回应这场地球上的合唱。
林恪睁开眼,机械右臂缓缓抬起,指尖轻触控制面板。他输入一行指令,然后靠回座椅,闭上双眼。
屏幕上,最后一条日志自动生成:
>**“收到歌声。
>桥梁稳定,航程继续。
>告诉她们:我仍在路上。
>也请她们,不要停下歌唱。”**
地球这边,禾念忽然笑了。她仰头望天,泪水滑落脸颊,却不再悲伤。
因为她知道,有些离别不是终点,而是序章。
只要歌声不断,
灯火不熄,
他们终将在某颗星辰下重逢。
那时,她会走到他面前,
牵起他的手,
把这首歌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