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希腊:我就是宙斯!> 第三百二十七章 生命之基调,天道至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七章 生命之基调,天道至公(2 / 2)

>“潮退之处,非因风止;

>神怒之息,终将迟疑。

>当深渊学会聆听,

>海皇亦需回答为何咆哮。”

话音落下,整座神庙的壁画开始剥落。原本描绘波塞冬驾驭战车、劈开巨浪镇压叛乱的画面,竟自行演化出新的图景:渔民挺直脊梁指向天空,孩童手捧水印符与神像对视,而海皇本人伫立云端,面容模糊,右手握矛,左手却悬停半空,似欲放下。

与此同时,埃及边境的尼罗河畔,一名年幼儿童在梦中苏醒,用手指蘸泥,在地上画出与伊莲娜石板上完全相同的符文。印度恒河边,一位婆罗门学者惊觉自己传承千年的祷词竟无法安抚洪水,反倒是村中少女哼唱的一首无名歌谣让水流平缓。

变革,正以无法察觉的速度蔓延。

而在北欧雪原,奥丁独坐英灵殿顶端,一只渡鸦飞回肩头,低声呢喃。他闭上仅存的那只眼,良久才道:“诸界之树的根系在震动……不是毁灭,而是生长。有意思。看来南边的混血丫头,比我想象的更有胆量。”

他嘴角微扬:“告诉洛基,别再玩火了。真正的游戏,现在才开始。”

---

回到伊莲娜所在的山谷,冬天悄然降临。

第一场雪落下时,渊语者们已能初步解读水印符的提示。他们预测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并提前组织村民转移牲畜与粮仓,避免了损失。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部落派人前来求教,甚至有远方贵族派遣使者,携带珍宝请求“渊语传承”。

伊莲娜拒绝了所有献礼。

“知识不属于某个人。”她在集会上宣布,“阿布苏奈娅给了我们钥匙,但我们必须一起打造锁孔。”

于是,在她的主持下,一座简陋却庄严的“静言堂”建成。白天,渊语者教授基础符号、水文规律与灾害预警;夜晚,所有人围坐篝火,讲述各自的故事??老人讲战争与饥荒,女人讲生育与守护,孩子讲梦想与恐惧。这些话语不再被视为琐碎,而是被记录在特制的湿泥板上,定期封存于山洞之中,等待未来某日启封。

有人不解:“这些废话也能传给神?”

伊莲娜答:“神若只想听赞美,便永远不懂人心。而真正的沟通,始于敢于说出‘我不满意’。”

这句话后来也被刻上了另一块碑。

---

转眼三年过去。

“渊语者”制度已在二十多个沿海城邦推行,培训出近百名通灵者。他们不仅预警海啸、指引渔汛,更在干旱时节引导地下暗流浮现,拯救农田。一些激进者甚至开始质疑其他神明的冷漠:既然阿布苏奈娅能听,为何雷神从不解释闪电为何击中无辜?为何狩猎女神任由瘟疫夺走鹿群却不干预?

诸神的态度分化明显。

德墨忒尔私下派遣信使,赠予伊莲娜一束永不凋零的麦穗,附言:“愿五谷之声,亦能上达天听。”

赫菲斯托斯则打造了一面青铜镜,可通过水印符连接各地渊语站点,实现远距离信息传递??这是人类历史上首个“神启通讯网”。

但更多的神选择封锁与压制。

阿波罗下令焚毁所有记载“渊语符文”的卷轴,宣称其“扰乱神圣秩序”;阿瑞斯派战鹰袭击偏远渊语学堂,撕碎教学泥板;就连一向中立的赫尔墨斯也警告伊莲娜:“你走得够远了。再往前,就是神座的阴影。”

伊莲娜没有回应,只让人把赫尔墨斯的话刻在墙上,下面补了一句:“**阴影的存在,证明光已经照到这里。**”

---

第五年春,重大转折发生。

一场席卷爱琴海的大风暴即将来临,气象异兆频现。十一座城邦联合祈雨祭,恳请波塞冬息怒。然而七日七夜,祭品焚烧殆尽,海浪反而愈加狂暴。

绝望之际,一名年轻的渊语者登上悬崖,面对怒涛举起水印符,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喊道:

“我们不是来求你的!我们是来问你??你为什么要发怒?如果你需要敬畏,请告诉我们如何做;如果你厌恶人类,请说明理由!但请你不要再用死亡代替回答!”

那一刻,风浪忽然停滞。

乌云裂开一道缝隙,月光照在少年身上。远处海面升起一道水柱,波塞冬的化身浮现,三叉戟指向少年,眼中燃烧着怒火。

可就在他即将降下雷霆之际,那颗“倾听之星”突然爆发出强烈蓝光,一道无形屏障挡在少年面前。波塞冬的动作僵住了。

他低头看向自己手中的三叉戟??神器表面,竟浮现出细小的渊语符文,如同被某种更高意志悄然铭刻。

许久,这位向来霸道的海神缓缓收回武器,声音低沉如海底火山:

“……你们说得对。我一直在咆哮,却忘了先说原因。”

他说,这场风暴源于海底火山躁动,而他无力完全压制,只能以狂暴掩饰不安。他从未想过,凡人竟愿倾听而非盲目献祭。

三天后,风暴自然退去。波塞冬发布公告:将在克里特岛建立首个“海皇问答庭”,每年开放三次,允许人类代表提出问题,由其亲自答复。

消息传出,举世震惊。

有人欢呼,有人痛哭,更多人陷入沉思。

而在奥林匹斯,宙斯独自坐在王座上,手中把玩着一枚小小的水印符??那是赫尔墨斯偷偷从某个渊语学堂带回的复制品。

“阿布苏奈娅……”他轻声道,“你赢了一局。但游戏还没结束。”

他抬头望向星空,目光穿透层层云霭,落在那颗幽蓝的“倾听之星”上。

“因为真正的挑战,从来不是神是否愿意听,而是当千万种声音同时响起时??谁能分辨出,哪一个是真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