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补剂号称为液体黄金,其地位要远胜于黄金。特别是大灾变后,联邦垄断了绝大部分生命补剂的产量,并列为国家管制物品。
但阻止不了黑市贸易的繁荣。
越是禁止,利润就越大,自然会有人铤而走险。...
陈默将照片翻回正面,指尖在那道模糊的身影上停留片刻。窗外的城市灯火如星河倒映人间,而他的心却已沉入一片极地的寂静之中。南极??地球上最后一片未被彻底驯服的土地,冰盖之下埋藏着多少秘密?碑底有门?母碑的原型是否真的源自那里?还是说,那扇门背后,藏着比共情网络更深的起源?
他没有立刻回复那条匿名信息,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他知道,有些事必须独自确认。第二天清晨,他拨通了林小雨的电话:“帮我查一下最近三个月内,是否有科研船或私人探险队申请前往南极毛德皇后地一带。”
“为什么突然问这个?”林小雨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
“直觉。”他说,“而且……我不想再等三年才明白下一个谜题。”
半小时后,林小雨回电:“有一艘注册于冰岛的科考船‘极光号’,七天前从乌斯怀亚出发,船上搭载了六名地质学家和一名神秘的资助者??名字叫‘K.Li’,身份信息全部加密,但资金来源追踪到一个离岸基金会,与当年初源之心项目的幕后投资人有关联。”
陈默瞳孔微缩。“K.Li”……可能是李砚舟的化名?亦或是某个继承他遗志的人?又或者,是另一个试图掌控共情之力的存在?
“陆昭呢?”他问。
“正在非洲培训新一批节点维护员。你要我叫他回来吗?”
“不。”陈默摇头,“先别惊动太多人。这件事……我们得自己去看清楚。”
当天下午,他以“共情联盟技术顾问”名义申请了一次极地考察许可,并调用研究所储备资源,组建了一支三人小队:他自己、林小雨,以及退役特种兵出身的安全主管周远。他们将在三天后搭乘军方支援运输机,直飞南极洲边缘的麦克默多站,再换乘雪地车深入内陆。
临行前夜,陈默再次来到地下三层实验室。主控终端依旧运行着全球蓝花热图,十七个锚点稳定闪烁。他在系统日志中输入指令,调出过去二十四小时内所有异常信号波动记录。果然,在北纬82°、东经135°附近,出现了一段极其短暂却高度有序的脉冲波??频率恰好与西安隧道中赵承志留下的摩斯密码节奏一致。
**.---/---../----./...--/..---/-----**
189320。
同样的时间编码,又一次出现在地球最南端。
“你还在指引我们吗?”陈默低声问,仿佛对着空气说话。
忽然,屏幕角落弹出一条自动备份的日志片段,标题为《初源之心?未公开实验记录07》。他从未见过这份文件。点击打开,页面加载缓慢,显示出一段视频影像??画面中,苏婉清躺在病床上,双眼紧闭,脑部连接着数十根导线。镜头外传来李砚舟的声音:
“第47次意识投射实验开始。目标:尝试通过共振频率,将记忆片段植入远程受体。条件反射测试显示,即使在植物人状态下,她的大脑仍能对外界情感刺激产生回应。这说明……共情不是思维的结果,而是生命的本能。”
接着,画面切换至一间密闭舱室,赵承志坐在中央,头戴神经接口环,神情凝重。
“我知道你要我去哪。”他说,“如果真有门,那就让我第一个推开它。”
随后是黑屏,只剩下一串坐标缓缓浮现:**南纬78°19′,东经162°03′**。
正是南极罗斯冰架边缘。
陈默心跳加速。这不是巧合。赵承志早就知道什么,甚至可能亲自参与过南极的秘密任务。而苏婉清的大脑之所以成为最初的共振容器,或许正是因为她曾接收过来自极地深处的某种信号??一种超越语言、直抵灵魂的呼唤。
他立即将这段视频加密封存,并设为仅限本人解锁。然后关闭系统,转身离开。
三天后,极光撕破铅灰色的天空,照在无垠冰原之上。运输机降落在临时跑道上,寒风如刀割面。三人穿着厚重防寒服,踏上这片被称为“世界尽头”的土地。远处,罗斯冰架像一块巨大的蓝黑色玻璃斜插入海,沉默而威严。
按照计划,他们需徒步穿越四十公里冰原,抵达疑似“碑底有门”的区域。途中,周远负责警戒,林小雨操作便携式频谱仪监测周围电磁环境,而陈默则不断对照老照片背后的模糊笔记与卫星地图进行定位。
第五天傍晚,他们在一处冰裂谷边缘发现了异样。
频谱仪发出尖锐警报,显示地下存在高强度低频震动,周期性重复,宛如心跳。
“这不是自然现象。”林小雨蹲下身,用手套轻触地面,“振动频率……接近人类a脑波,但更深层,像是集体潜意识的共鸣。”
周远用探杆敲击冰层,声音空洞。“下面有空间。”
陈默取出激光钻孔设备,小心翼翼在冰面打出一个小洞。红外摄像探头缓缓下降??三十米下方,竟是一片巨大空腔,岩壁上刻满类似母碑纹路的符号,中央矗立着半截断裂的黑色石柱,表面覆盖着薄薄一层蓝绿色结晶物质。
“这不是黑碑残片。”陈默盯着画面,“这是……母碑的原始形态。”
就在这时,通讯器突然响起。是“极光号”发来的紧急联络。
“陈博士,我们找到了一艘废弃潜艇,型号为苏联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阿尔法级’,舷号不明。内部发现大量实验日志,提及‘深海共振实验’与‘心灵之门计划’。最关键的是……我们在驾驶舱看到了一具尸体,穿着现代科考服,手腕上有你们研究所的识别芯片。”
陈默浑身一震。“谁的芯片?”
“编号GL-003。”
那是赵承志的编号。
空气仿佛冻结。赵承志……竟然死在了这里?可三年前他在西安隧道引爆装置后,明明已经消失于数据洪流之中。难道他的意识曾短暂回归肉体?又为何选择重返南极?
“我们必须下去。”陈默咬牙道,“不管那扇门通向哪里,我们都得走进去看看。”
当晚,他们搭建临时营地,在冰面上凿开一个直径两米的竖井,顺着绳索滑入地下空腔。当双脚踩上岩石地面时,一股奇异的暖意扑面而来,与外界零下五十度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
岩壁上的符号随着他们的靠近开始微微发光,如同呼吸般明灭。林小雨采集样本时发现,那些结晶竟是由某种未知微生物构成,能在低温下持续释放微量生物电,与蓝花的基因序列高度相似。
“这些不是石头。”她喃喃道,“这是活的。”
正前方,石柱底部裂开一道缝隙,隐约可见阶梯向下延伸。
“碑底有门。”陈默轻声重复那条匿名短信。
他们点亮头灯,一步步走下台阶。通道曲折幽深,墙壁愈发光滑,仿佛被水流冲刷千年。约莫二十分钟后,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圆形大厅赫然出现,直径近百米,穹顶镶嵌着无数发光晶体,宛如星空倒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