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第322章 斩业非斩人,三藏识错请悟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2章 斩业非斩人,三藏识错请悟空(2 / 2)

于是,《鸣心盟秘典》中一项尘封已久的仪式被重启??**种心术**。

此术源自唐代慧观大师,原理是以特殊音律配合呼吸法门,将重要信息编码进潜意识深层,再通过梦境、口诀、童谣等形式代际传承。即使肉体死亡,只要还有人唱起那段歌谣,记忆便会复苏。

第一代“心种者”共有九人,分别前往九州各地。他们中有说书人、绣娘、樵夫、渔女、戏班伶人……每个人都被植入一段核心记忆:关于阿禾之死的真相,关于归墟九碑的意义,关于如何识别安魂汤的毒害。

他们不再书写,而是吟唱。

一首首看似寻常的民谣悄然流传: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人高楼饮美酒,几人冻死桥下头?

>若问冤屈何处诉,请听归墟鼓声吼。”

又有:

>“爹娘教我三件事:认得字,记得痛,不怕说。”

这些歌谣旋律简单,却蕴含精神共振频率。听者不知不觉铭记于心,多年后某个雨夜,或许只为一句“桥下头”,便会潸然泪下,继而追问究竟。

慈航真人察觉异常,下令全国禁唱此类曲调,违者以“惑乱人心”论处。可越是禁止,传唱越广。有人因此被捕,临刑前高歌不止,围观群众跟着哼唱,歌声如潮水般蔓延。

三年后,慈航真人最后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在京城最大的安宁观中设坛讲经,宣称将展示“终极安宁”??能让整个城市进入无梦长眠,永离烦恼。

当晚,全城百姓齐聚观前广场。

郎中、沈青萝、老驿卒三位持符者同时感应到危机降临。他们各自取出信光符,遥相对望,默然发动最后力量。

三道金光冲天而起,在高空交汇,凝聚成一面巨大的透明屏障,覆盖整座城池。

慈航真人登台,正欲施法,忽然停住。

因为他看见,台下万人齐声吟诵《昭雪童谣》。声音起初微弱,渐渐汇聚成河。孩子们清澈的嗓音穿透夜空,与九霄回音壁上的星光呼应。

他的身体开始颤抖。

“不……停下……你们不该还记得……”

可记忆如洪流倒灌。他看见自己年幼的女儿趴在桌上写字,烛光映着她稚嫩的脸庞;看见她被人拖走时回头喊“爹”;看见她尸体上层层叠叠的鞭痕……

“我记得……我都记得……”他跪倒在地,放声痛哭,“我对不起你……对不起所有相信我的人……”

那一夜,慈航真人自焚于观中。临终前留下遗书:

>“吾以安宁之名行奴役之实,罪无可赦。愿余烬化风,吹散迷雾。若有来生,宁做执鼓之人,不做安魂之医。”

安宁观自此衰败,三百六十座道观相继关闭。安魂汤配方被彻底销毁,唯有一味药材幸存??名为“醒心草”,据传乃当年慧观大师埋骨之处所生。

战争并未结束,但天平已然倾斜。

又十年。

归墟书院迎来第一百届承信礼。沈青萝已是白发苍苍,却依旧挺立碑前。她身后,新一代弟子手持竹简、布帛、瓷片、木牍,甚至有人将文字刺在皮肤之上??只为确保真相永不消逝。

忽然,海面波澜再起。

第九碑缓缓下沉,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全新的石碑浮出水面。碑身洁白如玉,上面无一字迹,唯有一面光滑如镜的平面。

沈青萝走上前,伸手轻触。

镜中映出的不是她的容颜,而是万千众生的脸:有笑,有泪,有怒,有思。

一个声音响起,不分男女,不论老幼,仿佛来自时间尽头:

>“从此以后,鸣心碑不再由一人树立,而由万人共铸。

>每一个敢于说出真相的人,都在为它添一笔。

>它不在归墟,不在敦煌,不在天上。

>它在你开口的那一刻,诞生于人间。”

沈青萝笑了。

她转身面向大海,举起右手,轻轻一挥。

咚??

鼓声响起,轻如叹息,却又穿透时空。

不知何处,一个小男孩正用炭条在墙上写字。他写得很慢,一笔一划,极其认真。

>“王阿婆,六十八岁,饿死在村口槐树下。

>她临死前说:‘告诉外面的人,我们没偷粮,是官府抢走了。’”

写完,他摸出口袋里仅剩的一颗糖,放在墙角,当作祭奠。

然后,他走到院中那面小小的鸣心鼓前,拿起鼓槌。

轻轻一敲。

声音很轻。

但足够唤醒一颗心。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