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问题既有对策,接下来便是州县设置与官吏委派了。”
“辽东现有十二座大城,便以此十二城为中心设立州府,再依据各州府的具体情况,酌情设置下辖各县。”
“至于州县官吏,朕初步打算,先用一半唐人,另一半则从归附的高句丽人中选任。待局势稳定后,再视需调整。具体人选,诸位卿家若有举荐,皆可提出!”
李世民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的精神瞬间为之一振。
凡是牵涉到人事任命,无论古今,向来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陛下,吏部已预备了一百名年轻官员,随时可赴辽东城上任。礼部亦提议,明年春闱可为辽东道专设名额,录取两百名士子。”
“至于其余的官吏缺口,微臣以为,可从大唐警察署、此次出征的有功将士中选拔,亦可从长安各大书院直接招募一批胥吏,以充实辽东各州县的基层。”
房玄龄作为尚书左仆射,率先发表了看法。
而李想,作为这一系列提议的最大受益者,此刻则明智地选择了沉默。
他不发一言,只是低头垂目,准备悄无声息地收下属于自己的那份好处。
对于辽东道的未来规划,李想心中早已勾画了宏伟的蓝图,只是他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凡事都需循序渐进。
在这次朝廷的人事调动中,李想只举荐了秦安然出任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都督一职,并未过多干涉其他官员的任命。
李世民对此也欣然应允,给予了充分的信任。
毕竟,这个新设立的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在朝中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各方势力对其如何运作、如何建功立业都心中无数,自然也就无人与李想争夺这个职位的推荐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