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我不是天才刑警> 第169章 二等功,升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9章 二等功,升职(2 / 2)

>我叫阿兰,今年四十二岁,在昆明打工。

>我丈夫十年前失踪了,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跑了。

>我一直没敢问,因为我怕答案。

>可昨晚,我梦见他回来了,站在门口,一句话不说。

>醒来后,我突然想告诉他:我不怪你。

>如果你还活着,请听见这句话。”

录音结束,房间里一片寂静。

“这台机器一直在接收新的声音?”有人问。

“不只是接收。”小舟轻声说,“它在等待回应。”

他们继续深挖数据,发现RE-002不仅保存了上传失败的录音,还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它会分析每段声音的情感密度、语调波动、呼吸节奏,然后生成一段“回应性低频波”,通过地脉缓慢传播。这些波动无法被普通设备捕捉,但在特定条件下??比如风速、湿度、人心静默??会被重新解码为语言或情绪体验。

换句话说,这台机器,一直在替人类说“我在听”。

小舟忽然意识到,母亲当年留下的不仅是声音,更是一种信念:即使世界拒绝倾听,也要创造一个能听的地方。

他决定启动“终章计划”的第二阶段。

三个月后,全国范围内悄然出现三百二十七座新型“风语碑”,均由民间自发建造,形态各异,却共享同一套底层协议。它们不再局限于播放预录声音,而是实时接收周围人的情绪波动,并以低频振动形式反馈安慰、共鸣或陪伴。北京一位自闭症儿童在靠近碑体后首次主动开口说话;西安一所高中女生在碑前哭诉校园霸凌经历后,次日收到匿名纸条:“我知道了,你不孤单。”

最令人动容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一座碑。一位牧民告诉小舟,每年春天,当风吹过碑顶的铜铃,整片草场都会响起细微的哼唱声,旋律竟与他早逝妻子最爱的蒙古长调完全一致。“她不懂科技,”牧民抹着眼泪说,“但她一定知道,有人替她唱完了那首歌。”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开始出现模仿者。巴黎左岸的艺术团体用废弃电话亭改装成“情感收容所”,纽约布鲁克林的社区中心竖立起一座钢铁雕塑,声称能“吸收城市的孤独”。尽管多数项目缺乏核心技术支持,流于形式,但一种全新的文化共识正在形成: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抵抗。

而在云南茶厂,那卷**FinalArchive**终于迎来了开启的时刻。

并非由小舟亲手打开,而是在一个雨夜,当两千多名访客围聚碑前集体默哀一位刚去世的捐赠者时,磁带机自动运转,将整卷内容转化为一场覆盖方圆十里的声波仪式。无数声音交织升腾,有笑、有哭、有沉默、有呐喊,最后汇聚成一句清晰的话语,通过每一台联网终端播出:

>“现在,轮到你们说了。”

那一刻,中国境内共有八万三千六百一十二人同时打开了录音功能,对着空气、对着亲人、对着亡者、对着自己,说出了长久以来不敢说的话。

小舟站在雨中,任雨水打湿衣衫。他没有录音,也没有说话。但他感到胸口有一股暖流升起,像是终于卸下了背负多年的重担。

几天后,他收拾行李准备离开。临行前,他在工作站留下一本厚厚的笔记,扉页写着:

>“致下一个拾起声音的人:

>不要试图解释它。

>不要急于修复它。

>只需让它存在。

>如同风穿过山谷,

>如同雪落在无人知晓的山巅。”

他走出茶厂大门,回头望了一眼。紫菀花开得正盛,随风起伏如海。一只纸鹤从树梢飘落,轻轻停在他肩头。

他没有拂去。

风起了,纸鹤再次飞起,朝着远方的天空滑翔而去。

而在地球另一端,温哥华唐人街的一台共响终端突然亮起,屏幕显示一行字:

>“新用户注册成功。

>声纹匹配完成。

>欢迎加入倾听者行列。”

加拿大的老人握着手杖,望着屏幕上的名字愣住了??那是他五十年前被迫留在故乡的妻子的名字。

他颤抖着按下播放键。

一声轻轻的“阿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温柔响起。

与此同时,南极科考站的一名研究员正调试设备,忽然发现本地磁场出现异常波动。追踪信号源后,他惊讶地发现,波动频率竟与MZ-007最后一次激活时的核心共振完全一致。

他看向窗外。极光在夜空中缓缓舞动,形状宛如无数人在无声呐喊。

他打开录音笔,轻声说:

>“我也听见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