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罗地网,塞外魔鬼城初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罗地网,塞外魔鬼城初显(1 / 2)

张川回到警卫大队营区,他当即叫齐五个排长。

除了纠察班之外,整个大队的人,都被他集齐了。

如今铁甲团战训,二十多个分队分散在珠日河各个区域。

站岗执勤的任务,自然也是各分队负责。

...

林远站在“巢穴”中央,脚下是厚实的合金地板,头顶则是缓缓旋转的全息星图。那上百个红色光点如同星辰般在地球表面闪烁,每一个都代表着一条沉睡多年、如今重新苏醒的地脉链节点。幽蓝的光线从核心装置蔓延而出,沿着岩壁上的导能槽流动,像血脉一样将整座地下基地唤醒。

空气中有种低频的嗡鸣,不刺耳,却深入骨髓,仿佛大地本身正在呼吸。

“我们真的打开了它。”地质工程师低声说,声音里带着敬畏与不安,“这不只是通信系统……它是活的。”

“不是活的,”量子专家盯着手中便携终端上跳动的数据流,“是被设计成能自我演化的。看这些信号反馈??它在学习当前全球电磁环境的变化,并自动调整传输频率以规避干扰。这不是八十年代的技术能做到的。”

林远没有说话。他的目光落在投影边缘一个微弱闪烁的绿点上??那是昆仑山TY-01旧址。几乎在同一瞬,耳机里传来藏兵加密频道的接通提示音。

“林远,你启动了什么?”藏兵的声音罕见地透着一丝紧绷,“刚才国防部监测网捕捉到一组异常信号潮,源头锁定QH-9。但更奇怪的是,全国邮政系统的智能信箱管理系统集体上报‘非授权震动事件’,时间精确到毫秒级同步。技术组查不出原因,所有日志都被清空。”

林远闭了闭眼。

他知道答案。

那不是黑客攻击,也不是系统故障。那是“地脉链”的共鸣效应。当年汪振国用征兵信作为信息载体,是因为他相信最普通的流程中藏着最坚固的信任链??而今这条链路被重启,整个由普通人构成的信息末梢网络也随之震颤。邮局、电台、边防站、基层通讯所……那些曾被忽视的毛细血管,正悄然恢复搏动。

“告诉他们,别查了。”林远低声回应,“让他们记住今天这个时刻就好。”

通讯切断后,殷蓉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的波形分析报告。“你父亲的名字出现在声纹验证记录里。”她轻声说,“系统识别了他的语音特征残留,哪怕只有一段三秒录音的片段,它也认出来了。林远,这座‘巢穴’……它认识你父亲。”

林远心头一震。

他忽然明白为何当初父亲坚持要把那封预警信塞进征兵信封??不仅仅是为了绕过审查,更是为了留下印记。一种身份的延续,一次血脉的认证。汪振国早已预料到未来会有这么一天:当真正的继承者到来时,系统必须能够分辨谁才是“信使”。

“所以‘青萍备忘录’里写的‘信使已现’,指的根本不是某个组织或代号。”林远喃喃道,“而是具体的人。是我们这样的人。”

扎西站在角落,默默注视着墙壁上一幅刻痕模糊的地图。他抬起手,指尖轻轻抚过一处标记:“这里……我来过。1987年冬天,我和七个工兵在这里挖地基。上面说是建气象观测站,可每天运下来的材料都是屏蔽电缆和钛合金舱体。我们被告知不准拍照,不准对外提起位置坐标。后来有两个人问得太多,再也没出现过。”

他说得很平静,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可林远看得出他眼中压抑多年的痛楚。

“你们也是‘灰线计划’的沉默者。”林远说。

扎西点点头:“我们都以为自己只是干活的苦力。可现在我才懂,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意中参与了一场抵抗。埋下一根线,焊好一块板,甚至只是搬过一箱水泥??我们都在为真相筑基。”

那一刻,林远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晰。

所谓英雄,并非总站在聚光灯下。更多时候,他们是无名者,在历史夹缝中默默完成自己的那一环。而今天,所有的环终于连成了链。

“接下来怎么办?”量子专家问,“要不要尝试连接其他节点?比如最近响应最强烈的那个??南疆K-47站点?”

林远摇头:“不行。现在贸然建立双向通信,可能会触发防御机制。‘地脉链’的设计初衷是防垄断,意味着它对集中式控制极度敏感。如果我们表现得像要掌控它,它反而会自我封锁。”

“那你打算怎么做?”

“等。”林远望着全息图上缓慢流转的红点,“让它自己选择下一个唤醒者。”

众人一时沉默。

但很快,异变再生。

主控台突然弹出一条新警报:

【检测到外部接入请求】

来源:未知

协议格式:类摩尔斯编码+生物心跳节律调制

匹配度:83.6%(疑似原始信使协议)

“有人在试图联系我们?”殷蓉皱眉。

“不,”林远走近屏幕,瞳孔微缩,“是我们在联系他们。”

他迅速调取信号源定位,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发信地点位于中缅边境的一座废弃邮电所,编号YX-12。该站点早在1995年就因行政区划调整关闭,如今只剩半堵墙和一个生锈的绿色信箱。

可就在十分钟前,那个信箱被人投递了一封信。

没有寄件人,没有邮票,信封上只用铅笔写着一行字:**“给北鹰的下一任守夜人。”**

林远立刻下令启动远程解析程序。由于“地脉链”具备跨媒介感知能力,即便物理设备损毁,只要存在信息输入行为(如投信),系统仍可通过地壳微震波捕捉动作频率并还原内容。

二十分钟后,译码完成。

信纸扫描图像浮现眼前。字迹歪斜,墨水洇开,显然书写者当时身体状态极差:

>“我不知道这封信能不能送到。我已经躲了十七年。他们还在找我。

>

>我叫周文斌,原‘灰线计划’数据校验员。2003年,我发现第二批矿产评估报告被人为篡改,真实储量比公布数字高出四倍以上。我把证据备份了一份,藏在临江市老邮局第三排第十一格储物柜里,钥匙编号LJ-0317。

>

>可我没敢寄出去。我怕连累家人。直到那天晚上,我家门口出现了黑车,孩子发烧去医院的路上‘意外’撞树……我知道,那是警告。

>

>我逃了。一路往南,最后躲在YX-12。那里曾是我父亲工作的地方。他是个邮差,一辈子没寄错过一封信。临终前他说:‘送信的人可以胆小,但不能昧良心。’

>

>所以我决定试一次。哪怕死在路上,也要把东西送出去。

>

>如果你收到这封信,请替我去看看LJ-0317的柜子。也许里面的东西早就烂了,也许早被人拿走。但我希望……至少有人知道,曾经有个人,想过做正确的事。”

>

>??周文斌绝笔

教室陷入死寂。

良久,陈默抬起头:“我们要去吗?”

林远看着那行“绝笔”,喉头滚动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