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苏木起身去院子里透气。
夜色中的乌镇格外安静,只有巷口茶馆还亮着暖黄的灯,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徐佳莹正坐在廊下,借着灯笼的光缝补苏锦的毛衣。
那是件淡粉色的毛衣,苏锦去年冬天穿的时候勾破了袖口,徐佳莹一直没舍得扔,说“补补还能穿”。
她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毛线间,针脚细密,指尖偶尔碰到灯笼的暖光,泛着柔和的光晕。
“跟卓君聊完了?”徐佳莹抬头笑着问,放下手里的毛衣,拍了拍身边的石凳,“快坐会儿,我刚跟崔姝说,明天做你爱吃的猪油渣烧麦,用去年的陈糯米,再加点春笋丁,鲜得很。”
“还是你懂我,”苏木走过去坐下,靠在廊柱上,看着院角新栽的腊梅苗,“卓君说速阅的算法漏洞很大,撑不了多久,咱们只要守住内容质量,过段时间用户自然会回来。”
“对了,我跟江源、林晓雨约了明天开会,想启动匠人故事短视频计划,拍些乌镇老匠人的日常,老木匠嫁接腊梅、老绣娘绣手帕、老茶师煮龙井,既能给漫改积累素材,又能丰富网站内容,吸引喜欢传统文化的读者,你觉得怎么样?”
“这个主意好,”徐佳莹眼睛一亮,重新拿起毛衣,却没立刻开始缝补。
“上周我去老木匠铺,看到他在给腊梅树做嫁接,布满皱纹的手拿着小刀,比年轻人还稳,削接穗的时候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碰坏芽苞,那场景拍出来肯定动人。”
“你让锦儿和亦舟也去帮忙,他们还要一段时间去学校,他们年轻人会拍视频、剪片子,还能跟老匠人多聊聊,挖掘些背后的故事,老木匠年轻时怎么学手艺,有没有遇到过困难,这些故事比单纯的操作更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