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3章(1 / 2)

苏木点点头,将茶杯递给她:“方姨好眼光,这确实是宜兴瓷厂的老物件,之前在双塔古玩市场淘到的。”

两人就着茶器,从江南茶文化聊起。

方教授抿了一口碧螺春,轻声说:“江南的茶,讲究‘鲜爽’,就像碧螺春,冲泡时水温不能太高,八十度正好,才能泡出它的兰花香。你们做木槿传媒,要是做茶文化相关的内容,就得把这些细节拍出来,让观众不仅看到茶,还能懂茶。”

提到木槿传媒正在推进的古镇文化IP开发项目,方教授忽然坐直身体,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拿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

笔记本封面印着“复旦大学”的字样,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你们做的IP开发,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风景拍摄,比如拍乌镇,不能只拍小桥流水,要挖深文化根脉。”

她翻开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比如乌镇的蓝印花布,你们不仅要拍工匠的制作过程,还要梳理它的纹样寓意,哪些是婚庆用的‘喜字缠枝纹’,哪些是孩童衣物上的‘长命锁纹’,哪些是老人寿衣上的‘松鹤延年纹’。”

“把这些纹样背后的故事融进短视频,再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设计成文创产品,才能让年轻人真正喜欢,真正传承。”

苏木连忙拿出手机,打开备忘录,认真记录着方教授的建议。

方教授又补充道:“我认识几位研究非遗文化的学者,下周他们正好来苏州参加‘江南非遗保护与传承’研讨会。我帮你引荐,你们可以聊聊如何把学术研究转化成大众能看懂、能接受的内容。”

“比如让学者用通俗的语言,讲解蓝印花布纹样的历史,再结合你们拍摄的工匠制作视频,形成系列内容,传播力肯定更强。”

聊到正午,阳光透过海棠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