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动作缓慢而精准,每一针都恰到好处,让学员们茅塞顿开。
看到学员们的进步,看到失传的针法在年轻人手中重新焕发生机,姨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以前我总担心这些老手艺会断在我们这一代,现在看到你们这么用心,这么努力,我就放心了。”
姨婆感慨地说,“这些手艺就像种子,只要有人愿意浇水、施肥,就一定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徐佳莹则一边参与产品研发,一边开始整理《苏州古艺:那些即将消失的老手艺》的书稿。她将拜访手艺人的经历、传统工艺的技艺要点、老绣片的研究心得都写进书中,还配上了大量的照片和手绘插图。
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了解苏州传统工艺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传承的行列中。
随着“工艺融合”系列和“古艺新生”系列产品的逐渐成型,“古艺新境”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仅苏州本地的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报道,就连中央电视台的《非遗里的中国》栏目也关注到了这个项目,专程来到苏州,拍摄了一期关于“苏州记忆”文创项目的专题节目。
节目录制当天,“古艺新境”的庭院里格外热闹。
周师傅现场演示竹编工艺,手指翻飞间,一个精美的竹编小篮就成型了。
沈师傅演示缂丝工艺,梭子穿梭,兰草纹图案逐渐显现;张师傅演示榫卯结构,几块木材在他手中很快就拼接成一个稳固的灯架。
姨婆则坐在绣架前,演示“盘金绣”针法,金线在她手中灵活地游走,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赞叹。
徐佳莹和周慧向观众介绍了“苏州记忆”项目的理念和产品,当“古艺新生”系列的缂丝围巾、苏绣手帕等产品展示出来时,现场观众都露出了惊艳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