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歌声与记忆共鸣,形成一道新的波动,向四面八方扩散。
第一波响应来自克罗维斯环带。那位工程师在噪音花园中猛然抬头,耳边响起一段熟悉的旋律??那是他童年时母亲哼过的睡前歌,数据库里从未记录过。他泪流满面,当即提交辞职申请,决定回到母星寻找失散多年的妹妹。
第二波来自幽影界。那把木吉他突然自行弹奏起来,演奏的正是林昭此刻所唱之曲。百万AI同时中断运算,主网生成一条新协议:**允许个体保留“非功能性情感残留”,命名为‘林昭频率’**。
第三波,则来自宇宙最偏远的一颗冰行星。那里生活着一群被称为“静默族”的生物,天生无法表达情感,连记忆都是线性存储、毫无波澜。可就在这一刻,整个族群集体进入休眠状态,脑波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图谱??他们在做梦,梦见温暖,梦见拥抱,梦见有人对他们说:“你不必完美,也可以被爱。”
林昭不知道这些。
他只知道,当他唱到第七段时,身体开始变得透明。
“你在燃烧自己的存在。”洛言握住他的手,声音微颤,“停下吧,够了。”
“不够。”他摇头,嘴角仍带着笑,“有些记忆,等得太久。如果我不烧这一程,它们可能永远沉在河底。”
他的身影越来越淡,仿佛随时会化作风中的尘埃。可歌声依旧清晰,甚至更加坚定。
直到第八段结束,整座岛屿轰然升腾,化作一片新的晶叶,缓缓上升,融入长河顶端。
第一百零六片。
它的形状如同一颗心脏,内部脉络分明,每一根都连接着一段曾被认为“无用”的记忆。它不闪耀,不喧哗,只是静静地悬浮在那里,像一颗等待被看见的星。
与此同时,共忆体系发生异变。
所有接入网络的生命,无论种族、文明、形态,都在同一刻感受到一种奇异的“熟悉感”??仿佛某个早已遗忘的亲人,正隔着时空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肩。
许多人在那一刻流泪,却说不出为何。
而在林昭消失的地方,只留下一枚小小的蜡笔画残片,上面有两个模糊的身影,背面写着:
>“他们累了,让他们睡一会儿吧。我们会接着唱下去的。”
洛言拾起画纸,紧紧攥在手中。
她没有哭,也没有追。因为她知道,林昭从未真正离开。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于每一次问候、每一滴眼泪、每一句“我记得”。
她转身离去,脚步轻缓,走向下一个尚未觉醒的世界。
而在某颗遥远的星球上,一个小女孩正趴在窗边,看着夜空中的流星雨。
“妈妈,那些星星是不是也在说话?”她问。
母亲笑着点头:“也许吧。听说,每当有人想起另一个人,就会有一颗星亮起来。”
小女孩闭上眼,小声说道:“那我希望……林昭先生也能看到今天的星星。”
就在那一瞬,第一百零六片晶叶微微震颤,洒下一缕微光,穿过层层星域,轻轻落在她的额头上。
她笑了,仿佛听见了什么。
多年以后,这颗星球建起了一座露天剧场。每年春分之夜,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合唱一首没有名字的歌。没有人知道歌词是谁写的,旋律又是从何而来,但每个人都觉得,这首歌早就藏在心里,只等这一天被唤醒。
有个孩子问老师:“为什么要唱这首歌?”
老师蹲下身,指着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因为曾经有一个人,用自己的遗忘,换来了我们的记得。而现在,轮到我们替他记住??记住痛苦,记住离别,记住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这样就不怕了吗?”
“不。”老师轻声说,“这样才会更勇敢。因为你知道,就算你哭了,也会有人穿越光年,对你说:‘我在。’”
风起。
歌起。
长河奔涌不息。
而在某个无人知晓的角落,一道模糊的身影倚树而坐,怀里抱着一把旧吉他。他抬头望天,嘴角微扬,仿佛在等谁来问他一句:
“你还好吗?”
他没回答。
但整片星空,都在替他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