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觅觅悄然隐藏自己身形。
对她而言,这如同吃饭、呼吸一样自然。
道门绝学蹑影藏形一法,她施展起来炉火纯青,莫说陈嘉等北宗前辈在这方面不如她,就连身为道家武道宗师的崇玄学博士刘深也捏着鼻子承认,他在武魁境界时施展蹑影藏形,远不及沈觅觅这方面造诣深厚。
将自身藏好后,沈觅觅悄然旁观,就见一队武者避开逃难民众,来到洪泛区。
停下来后,为首一个年龄在三十岁上下的青年男子,解开随身一个包裹,从中取出大量奇异木材,规模远远超出包裹本身大小。
沈觅觅跟随徐永生、刘深修炼与闯荡,眼界见识都不缺,知道那包裹内想来另有乾坤和空间。
在那青年男子的指挥下,和他同来的众人当即分散,将那大批奇异木料,如同打桩一样,沉入周围洪水流经的大片水域。
沈觅觅观察一番,隐约觉得这些人行径看上去像是完成某种儒家典仪。
减缓的洪水没有先前那般迅猛肆虐,反而方便这些有修为在身的武者行事,偶然有不慎被洪水冲走的人,那为首的青年男子便及时出手,不等人被冲走便将之救起。
沈觅觅看对方显露身手后,大约有数:
是个和她一样的五品武魁,不过是修习儒家武道。
放在地方上,这么年轻的五品武魁,颇为少见,再听别人对他的称呼,沈觅觅猜测这些人都是某个名门世家出身的子弟。
只是,他们当前筹措的儒家典仪,是起什么样的作用?
是进一步减缓洪水的危害与势头,还是说......
沈觅觅没有第一时间轻举妄动,只是悄无声息先解开自己的道髻,头发简单束起,用寻常袍服遮盖身上道袍,同时还将随身带有面纱的帷帽仔细戴好,动作自然,轻车熟路。
随着时间推移,沈觅觅就见先前已经减缓的水势,赫然有重新增长的态势。
眼前这些人不是来处置洪灾的,恰恰相反,他们想要洪灾更严重。
不过,凭眼前这几人,就能有如此本事?
他们设置的儒家典仪,功效这么强?
沈觅觅好奇之下又仔细观察一番,然后便发现,此地儒家典仪看上去其实仿佛大树枝丫一般。
而真正的主干,还要向更远方延伸。
以方向看,像是江州那边。
沈觅觅很自然就联想到江州宋氏。
洪水,果然是他们造成?
并且,还想要领水势更加高涨。
沈觅觅没有第一时间轻举妄动,而是悄然取出一张纸,然后以自己的手指蘸着朱砂,直接在符纸上勾勒书写。
在她停笔之后,这符纸上起火,但是只烧掉朱砂字迹,却不伤符纸分毫。
乃是一门名为青鸟符的道门绝学,需要道家五相五行两层“木”、四层“土”、四层“水”的基础方可修持。
作用是帮助道门武者在短距离内传递信息。
类似法门,非道门北宗所长,实际上是沈觅觅在学宫求学时从道门南宗讲师那里学来,此法颇合她的喜好。
刘深、陈嘉等人确认她只是喜好类似法门而非心向道家南门后,便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沈觅觅此刻正是将此地相关消息,都通知给徐永生。
徐永生手里有沈觅觅赠给他的一张纸。
此刻符纸表面自动浮现朱红色的字迹,正是从沈觅觅那里传来。
不过,无需沈觅觅通风报信,徐永生同样已经发现那边的状况。
在他先前提着李二郎山河剑下水道同时,他已经通过武夫绝学五感寄灵的绝学,令自身感官与一只雀鸟相合,然后借助雀鸟的视野在空中隐蔽的观察四周围。
然后他就跟沈觅觅看见相同的场面。
当中甚至还有徐先生认识的人。
正是那个为首的儒服青年,其名叫做宋显成,乃是宋氏一族子弟,并且是相对核心的嫡系血脉宗支。
早在徐永生上次到江州和鄱阳大泽活动的时候,便见过对方在大泽湖边搞小动作。
现在,更印证他先前猜测。
眼下水灾,是宋氏一族人为造成。
相较于沈觅觅,徐永生的侦查和探知还要更强。
除了宋显成等一批人之外,徐永生还找到其他宋氏子弟。
当中让他多注意几分的乃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
老人和老妇外貌年龄看上去都在六旬之上,不过皆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当中的男性老者,令徐永生感到有几分眼熟。
自己应该是看过对方的画像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