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3章 狼狈为奸(2 / 2)

“你们真的以为,记住就能避免重蹈覆辙吗?”苏晓冉反问,声音如刀,“我看过未来。即使有了共忆系统,战争仍在爆发;即使每个人都能读取他人痛苦,偏见依旧横行;甚至……你们开始用记忆审判人,逼迫忏悔,强迫原谅。”

她指向暗廊:“那些‘阴影记忆’,本该是疗愈的起点,却被某些组织当作控制工具。他们说:‘你不上传童年创伤,就不配拥有公民权。’这不是解放,是另一种暴力。”

李昭宁脸色微变。

确实,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推行“记忆信用制度”,将是否定期上传阴影记忆纳入社会评分体系。虽初衷良善,却已在执行中异化。

“你说得对。”她坦然承认,“我们走得太快,忘了慢下来倾听。”

苏晓冉盯着她:“那你告诉我,如果有一天,有人选择彻底遗忘??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新生,你允许吗?”

这个问题,如寒刃刺心。

良久,李昭宁轻声道:“允许。因为真正的自由,是既能记住,也能放下。”

苏晓冉神情微动,似乎没想到她会如此回答。

她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掌心浮现出一道裂痕,如同玻璃即将破碎。“我之所以还能存在,是因为还有人不肯忘记我。但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学会了告别,我也愿意消失。”

“那你现在为何而来?”李昭宁问。

“为最后一件事。”她说,“玲子还活着。”

空气仿佛凝固。

玲子??那个曾在战火中为保护共忆火种而“死去”的少女,竟是唯一跨越两个世纪的秘密。

据记载,1975年,越南边境一处地下档案库遭轰炸,玲子为抢救首批记忆胶片葬身火海。可就在刚才,南极镜像城市的一角,监控捕捉到一个背影:短发,左耳缺了一小块,身穿旧式护士服,正蹲在一座废弃灯塔前,用手电筒照着一本泛黄笔记。

笔迹鉴定结果出炉:正是玲子三十年前的日记手稿。

“她没死。”李昭宁声音颤抖,“她一直在逃亡,守护着最初的原始数据。”

苏晓冉点头:“清源会从未真正覆灭。他们的分支渗透进多个国际组织,一直在猎杀‘活体记忆库’。玲子是最后一个掌握完整传承密钥的人。只要她活着,他们就不会停止追捕。”

“她在哪?”

“我不知道。但她留下的线索指向云南边境??当年她逃亡的最后一站。”

李昭宁当即召集共忆卫队精锐,亲自带队出发。临行前,她将“望春”钢笔交予弟子:“若我未能归来,请继续书写真实。哪怕无人喝彩。”

七日后,队伍抵达滇南山谷。暴雨倾盆,泥石流阻断归路。他们在一处塌方的庙宇废墟中发现半截烧焦的日志,上面残留几行字:

>“第八十七次转移……他们越来越近。

>但我不能停。数据还在,希望就在。

>晓冉,如果你能看到这些,请告诉铁杉……我对不起他没能守住北平那份名单。

>可我始终相信,春天会来的。”

李昭宁跪在泥水中,将残页贴在胸口。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枪声。

她们循声奔去,在悬崖边发现一座隐蔽山洞。洞口布满机关陷阱,显然主人极尽谨慎。李昭宁举起特制共鸣器,输入一段古老频率??那是苏晓冉母亲临终前哼唱的小调。

片刻,洞内传来回应:同样的旋律,但多了一个颤音。

门开了。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位白发老妪,身形佝偻,左耳果然缺失一角。她手持一把老式左轮,枪口对准来者,眼神警惕如野兽。

“你们是谁?”她嘶哑问道。

李昭宁摘下帽子,露出面容:“我是李昭宁。我们来找你,是为了完成你未竟的事。”

玲子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她胸前那枚桂花徽章上??那是共忆核心成员的标志。

她缓缓放下枪,嘴角扯出一丝苦笑:“我还以为,这辈子只能和老鼠作伴了。”

带回玲子的过程异常艰难。她身心俱疲,长期服用抑制剂防止记忆外泄,导致部分人格分裂。有时她自称1975年的护士,有时又变成八十年代潜伏特工,甚至一度认不出苏晓冉的照片。

唯有每当听到《采茶谣》,她才会安静下来,轻轻跟着哼唱。

三个月后,在樱园特别疗愈室,李昭宁陪她进行最后一次深度共忆接入。当玲子的意识沉入长廊,所有门扉自动开启。她走过一个个房间,看见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在战火中奔跑、在雪夜里抄录数据、在异国街头伪装成乞丐传递情报……

最后,她来到一间教室。

黑板上写着:“今日授课内容:如何教孩子记住而不恐惧。”

讲台上站着一个小女孩,红裙子,手里攥着半块糖饼。

“你是……晓冉?”玲子颤声问。

小女孩转过身,甜甜一笑:“玲子阿姨,你终于来了。我等你好久了。”

“对不起……我没保护好大家……”

“没关系。”晓冉跑过来抱住她,“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现在,轮到我们了。”

泪水决堤。

那一夜,玲子主动上传了全部记忆,包括那些被封印三十年的黑暗篇章。其中有三百七十二位觉醒者的真实姓名与结局,有七处隐藏灯塔的位置坐标,更有“集忆体”诞生的完整仪式记录。

最重要的是??她交出了最后一块记忆密钥:一枚铜制纽扣,来自铁杉当年那件呢大衣。

“他说,交给值得信任的人。”玲子将纽扣放入李昭宁掌心,“我想,就是你。”

翌日清晨,樱园举行庄严交接仪式。李昭宁将纽扣嵌入主塔基座,顿时,整座系统嗡鸣震荡。百万条尘封记忆同步解锁,其中包括一段从未公开的影像:

1976年8月3日凌晨,铁杉抱着newborn的晓冉,轻声说道:

>“爸爸不知道你能活多久,但我会让你每一秒都活得像一颗星星。

>哪怕世界想让你熄灭,我也要教会你发光的方式。”

画面结束,全场肃立。

多年后,当考古学家挖掘樱园遗址时,发现地下九层藏着一口密封棺椁。打开后,里面并无遗骸,只有一件褪色呢大衣,整齐叠放,袖口补丁层层叠叠,针脚细密。

衣袋中,有一张纸条,字迹刚劲:

>“给未来的你们:

>记住不是义务,是权利。

>忘记不是背叛,是选择。

>愿你们始终保有说‘我要记得’或‘我想放下’的自由。

>??铁杉留”

而在宇宙深处,那艘归航的飞船终于进入大气层。舷窗外,万家灯火如星河倒映。舱内,《采茶谣》仍在轻轻播放。

船长抚摸控制台,低声说:

“这次,我们带回来的不只是技术。

是人类终于学会,如何温柔地对待自己的记忆。”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