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362章 海上第一夜,驾驭孤独星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2章 海上第一夜,驾驭孤独星球(2 / 2)

她越说越兴奋,已经开始在脑海中规划教学内容了:「我们可以上午在船附近平静的海湾里完成所有的基础技巧教学。」

「下午我就可以带你去探索一个沉船遗迹!那里有一艘叫Mahoney的浅水沉船,非常适合初学者探索,绝对会让你大开眼界的!」

林予安看着她那副迫不及待想要展示自己「主场」优势的样子,心中也不禁莞尔。」

「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让这次航行不仅仅是枯燥的赶路,而是充满了探索和学习的乐趣。」

「那就这麽定了。」他乾脆地拍板,「瑞雯教练,教学的部分就全权交给你了。」

「这麽算来,我还有大约30个小时的航行时间,来啃完你发给我的那本PADI

开放水域潜水员的理论教材。」

「哈哈,放心,有任何问题,随时可以问我。」瑞雯得意地一扬下巴。

一旁的麦克船长听着这两个年轻人已经开始兴致勃勃地规划起「玩乐」项目,他笑着摇了摇头,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补充道:「好吧,那我就负责处理陆地上的俗事。清关文件丶检查引擎丶补充燃油,这些都交给我吧。」

「我保证让北极星号恢复到100%的最佳状态,随时可以向埃克苏马群岛进发「」

O

「辛苦了,麦克。」林予安真诚地说道。

「一个完美的团队,就应该如此。有人负责挑战极限,有人负责保障后勤,彼此信任,各司其职。」

「好了,计划确定。」林予安看了一眼腕表,「时间差不多了。麦克,瑞雯,你们去休息吧。祝你们做个好梦。」

瑞雯和麦克点了点头,转身走下船舱。甲板上再次只剩下了林予安一个人。

他关掉了所有不必要的照明,让自己的眼睛去适应这纯粹的黑暗。

整个世界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头顶的璀璨星河丶耳边有节奏的海浪声,以及北极星号破浪前行时那坚定的「哗哗」声。

孤独,但却是一种令人上瘾的,掌控一切的孤独。

他站在舵轮后,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驾驶一艘船,而是在驾驭着一颗孤独的星球,在这片无垠的宇宙中,驶向未知的远方。

这正是他想要真正生活!

当电子时钟跳到午夜十二点时,瑞雯准时出现在甲板上。

她换上了一套专业的HellyHansen航海夹克,金色的短发被海风吹得有些凌乱,但那双蓝色的眼睛在黑暗中却显得格外明亮。

「船长,换班时间到。」

「辛苦了。」林予安将过去三小时的海况丶雷达扫描情况丶以及自动舵的参数向她做了简要的交接。

「一切正常,风力稳定在15节左右,我们正好处在一个高压系统的边缘,天气可能会多变。预计在你值班期间不会有太大变化。」

「收到。」瑞雯熟练地确认了所有信息。

交接完毕后,林予安并没有立刻去休息。

他回到船舱简单冲了个澡,躺在了客舱的船上。从背包里拿出了iPad,调出了那份PADI开放水域潜水员的理论教材PDF文件。

屏幕的光芒照亮了他专注的脸庞,第一页的标题清晰地写着「第一章:成为一名潜水员」。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本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去理解和记忆的教材。

但对于林予安那经过强化的大脑而言,这更像是一次高速的数据扫描和逻辑重构。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飞速滑动,几乎没有在任何一页上停留超过十秒钟。

第一部分是关于潜水装备的介绍。面镜丶呼吸管丶脚蹼丶BCD(浮力控制装置)丶调节器丶气瓶————

这些在普通人看来复杂无比的设备,在他的脑海中被迅速地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物理模型。

他低声自语,「「原来如此,BCD的核心原理就是阿基米德定律,通过控制气囊的充放气来改变排水量,从而实现中性浮力。」

「而调节器则是一个减压系统,可以将气瓶内超过200个大气压的高压空气,分两级降低到与环境水压相匹配的压力,供人呼吸。」

他甚至在脑海中,将白天在潜水店里看到的那套AtomicT3调节器的内部结构图进行了三维建模,每一个部件的作用都了然于胸。

第二部分是潜水物理学,也是整个理论的核心。压力丶浮力丶光线和声音在水中的变化————这些知识点,对他来说毫无难度。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关于人体在水下环境的生理反应。

「波义耳定律————压力增大,体积减小。」他的目光停留在关于「挤压伤」的章节上。

教材上描述了如果不及时进行耳压平衡,中耳腔的空气会被压缩,导致鼓膜内陷甚至破裂。

他立刻将这个知识点与自己的身体联系起来,模拟着捏住鼻子鼓气的动作,从鼻腔到耳咽管再到中耳的压力传导过程。

他开始思考,在紧急情况下,除了伐氏捏鼻鼓气法,是否可以利用吞咽或下颚运动(法兰佐法)来实现更温和高效的耳压平衡。

第三部分,也是最让他感到兴奋的,是关于氮气在高压环境下的「双重人格」」

减压病(DCS)与氮醉(NitrogenNarcosis)。

他首先研究的是减压病,这个潜水员闻之色变的幽灵。

「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O

他看着屏幕上的公式,大脑飞速运转。

「这意味着,在水下高压环境中,吸入的压缩空气中的氮气,会大量溶解在血液和组织里。」

「如果上升速度过快,压力迅速降低,溶解的氮气就会像打开的汽水瓶一样,在体内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引发剧痛甚至死亡。」

他没有被这可怕的后果吓到,反而对「潜水表」的工作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立刻上网,查阅了他购买的那块ShearwaterTeric电子表所使用的「BühlmannZHL—16C梯度因子算法」的技术文档。

屏幕上,复杂的数学公式和人体组织模型在他眼中,变成了一幅清晰的动态图景。

他明白了电子表是如何根据深度和时间,实时计算他体内16个不同「组织间室」的氮气饱和度。

并为他规划出安全的免减压停留时间和上升速度,这解决了「物理」层面的危险。

紧接着,他的目光转向了氮气的另一个面孔,氮醉。那个被称为「深渊的狂喜」的魔鬼。

「马丁定律————」他看着教材上的描述,「每下潜10米,氮气的麻醉效应大约相当于喝下一杯马丁尼酒。」

「当深度超过30米时,大部分潜水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

教材上列举了氮醉的典型症状:欣快感丶反应迟钝丶判断力下降丶出现幻觉,甚至会做出极其愚蠢和危险的行为,比如把调节器从嘴里拿出来,分享给水里的鱼。

「原来如此,」林予安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如果说减压病是潜水后才发作的慢性毒药,那氮醉就是潜水过程中随时可能让你丧命的迷幻剂。」

他立刻将这个概念与自己的情况进行对比。

他拥有远超常人的精神力和意志力,在荒野中面对严酷环境和心理压力时都能保持绝对的冷静。

「我的精神抗性,能否抵抗高压氮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性麻醉?」他在脑中提出了一个假设。

「这种麻醉效应,更多是作用于神经突触的信号传递,而非单纯的心理作用。再强的意志力,恐怕也无法完全豁免。」

「最好的应对方式,不是对抗,而是识别与控制。」

他将教材中应对氮醉的方法牢记在心。

保持冷静,专注于简单的任务(如检查仪表),发现症状,立刻上升较浅的深度,直到症状消失。

他甚至开始思考,如果在深潜时同伴出现了氮醉症状,自己应该如何安全地引导她上升,而不是强行将她拖拽上去。

将氮气的物理性危险(减压病)和生理性麻醉(氮醉)都彻底研究透彻后,林予安才真正理解了水肺潜水这项运动的严肃性。

它不仅仅是装备和技巧,更是一门关于物理,生理和心理控制的综合科学。

不到两个小时,这本近两百页的教材,已经被他彻底「吃透」。

不仅记住了所有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他理解了每一个规则背后的物理和生理学原理,并将它们整合成了一个知识体系。

他甚至根据教材内容,为明天瑞雯可能进行的技巧教学,提前在脑海中预演了几十遍。

面镜排水丶调节器寻回丶有控制式紧急游泳上升(CESA)————每一个动作的步骤和要点,都已烂熟于心。

在这片远离陆地的深邃大海上,林予安仅用了一顿饭后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另一个蓝色世界的理论征服。

现在,他只需要等待一个机会,将这些理论,变成真正的肌肉记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