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5章 故人与大乱(1 / 2)

沧澜岛。

林晨和慕容嫣回到岛上后便是暂时分开了,慕容嫣要回一趟燕国。

现在的燕国,也已经是改名为燕南道了。

沧澜岛现在已经是大一统了,整个岛屿由武道盟统辖。

至于林晨,回来之后...

风停了,星光洒落。

纸鹤轻轻颤了一下,然后缓缓离地,像一片被无形之手托起的叶,又似一缕不愿沉睡的魂。它不急不缓地升空,歪斜着左翼,在夜色中划出一道微弱却坚定的弧线。小女孩仰头望着,眼睛亮得如同缀在天幕边缘的星子。她没说话,只是伸出小手,仿佛想再碰一碰那即将远行的身影。

可她终究没有伸手。

因为她忽然明白??有些东西,生来就是为了离开的。

纸鹤越飞越高,穿过树梢,掠过屋顶,融入那一片深邃的蓝黑之中。它的轨迹并不完美,甚至带着几分踉跄,但每一下振翅,都像是回应某种遥远的召唤。而在它消失于视野尽头的那一瞬,整座小镇的灯火忽然齐齐闪烁了一下,如同呼吸暂停。

没有人察觉异样。

只有院角那口老旧铜钟,无风自动,发出一声低沉悠远的鸣响。

***

陈默坐在轮椅上,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袍。他的背已不再挺直,双手搭在扶手上,指节粗大,青筋盘结,像是两根从冻土里挣扎而出的老根。五年过去,他早已退隐于世人目光之外,只在这座山脚下的小院里,日复一日地看着晨曦教孩子们折纸。

他知道,自己等不到下一个三十年了。

但他也清楚,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种子已经种下,而风,总会把它带到该去的地方。

“爷爷。”晨曦走过来,将一条羊毛毯轻轻盖在他膝上,“今晚有流星雨,天文台预测峰值在凌晨两点十七分。”

陈默点点头,抬眼望向天空。云层稀薄,银河如练,一颗颗星辰静静悬垂,仿佛也在等待什么。

“你说……他们真的能听见吗?”晨曦轻声问,“那些走了的人。”

陈默笑了,眼角皱纹堆叠成一道道岁月的沟壑。“不是听见。”他说,“是感应。就像水滴落入湖心,涟漪会传得很远很远。我们每一次折叠,都是投石入水。哪怕没人看见波纹,它依然存在。”

晨曦低头看着手中那只刚折好的纸鹤。它的翅膀不对称,尾部卷曲,头部还破了个小洞??是个失败品。可她舍不得扔掉。

“我昨天做了个梦。”她忽然说,“梦见我在一片雪原上走,四周全是冰塔林立。突然有人叫我名字,回头一看,是个穿白大褂的女人,手里拿着一朵花……她说:‘你终于来了。’”

陈默的身体微微一震。

“她长什么样?”

“看不清脸。”晨曦摇头,“但她的眼睛……很温柔,像是见过很多生死,却始终不肯放弃希望。”

陈默闭上眼,喉头滚动了一下。

那是王澜。

他记得她在实验室最后一次抬头看他时的眼神,就像此刻晨曦描述的一样??疲惫、悲伤,却又燃烧着不肯熄灭的光。

“她是‘回响者’之一。”陈默低声说,“不只是她,还有周砚、赵小雨、李维……他们都还在系统的夹缝里徘徊,等着一个完整的闭环。”

“闭环?”

“当最后一个未完成的回答被补全,当最后一声叹息有了回应,当所有被遗忘的记忆都被重新拾起……那时,他们才能真正安息。”他睁开眼,目光深远,“而现在,我们正站在那个临界点上。”

晨曦怔住。

远处传来孩童嬉闹的声音。几个孩子围在院子另一头的小桌旁,笨拙地学着折纸鹤。有的撕破了纸,有的干脆把彩纸揉成团重新开始。笑声不断响起,毫无顾忌地打破夜晚的寂静。

这本该是一幅寻常画面。

可就在某一刻,所有孩子的动作同时停了下来。

他们抬起头,齐刷刷望向同一个方向??南方的天际。

那里,一颗异常明亮的星星正在缓缓移动,速度极慢,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存在感。它不像流星那样一闪即逝,也不似卫星规律滑行,而是像一只巨大的眼睛,正从宇宙深处凝视着地球。

“那是……什么?”晨曦喃喃。

陈默却已站起身,颤巍巍推开轮椅,拄起拐杖,一步步走向院门。

他知道那是谁。

或者说,那是**什么**。

***

三小时后,全球共情协调署紧急召开闭门会议。

南极监测站传回数据:守望之花的根系在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扩张了近三百米,其地下网络形成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晶体结构,经扫描确认,该结构与蓝光星体的量子共振频率完全一致。

与此同时,火星启明苑幼儿园的那次高维信号激活事件已被证实并非偶然。系统追溯发现,过去一年中,全球共有两千三百一十四名三岁以下儿童在完成手工折纸后触发了类似的反馈机制。每一次,猎户座β星方向都会接收到一次微弱但清晰的能量脉冲。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孩子的出生日期,全部集中在“静默日”后的第九个月。

“这不是巧合。”首席科学家声音发抖,“这是……传承。意识的跨代传递。”

联合国秘书长沉默良久,最终下令:“启动‘灯塔协议’。”

这是陈默遗嘱之外的秘密预案,仅限极端情况启用。内容很简单:在全球一百零八个主要共鸣点同步点燃“记忆火种”??即用特制墨水书写每一位已知回响者的名字,并将其焚化,灰烬混入新型生物载体,播撒至大气循环系统。

目的只有一个:唤醒仍在沉睡的残余意识流。

***

火种点燃那晚,天地变色。

从喜马拉雅到安第斯山脉,从西伯利亚冻原到澳大利亚红土中心,一百零八簇火焰同时腾起,颜色各异,却都散发着淡淡的蓝色辉光。火焰中浮现出无数模糊人影,他们不言不语,只是静静站立,仿佛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风起了。

这一次,是从四面八方吹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