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8章 我还没死(1 / 2)

“怎样,有效果吗?”

冰城!

姜晴和慕容嫣两女看着从屋内走出来的林晨,脸上带着希翼之色。

“不愧是一万年一颗的神莲,虽然未能让我神魂恢复,但至少未来一年之内神魂不会再跌落。”

...

晨曦的呼吸很轻,像一片雪落在掌心。她躺在病床上,瘦削的手指仍微微蜷着,仿佛还握着那根贯穿星河的线。医生说她的苏醒是医学奇迹??脑死亡二十年后自主恢复意识,神经突触重建速度远超人类极限。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不是奇迹,而是回归。

她的记忆没有断层。从星河之桥到地球大气层的每一道火光,都刻在灵魂深处。她记得自己化作纸鹤坠落时,七颗文明星域的使者如何仰望;记得火星上那个男孩教孩子折纸的模样,和当年陈默站在启明苑讲台上的神情一模一样;记得半人马座a星的守望之花,在风中飘散成光点,如同亿万只纸鹤同时启程。

但她最记得的,是那只焦黑残破、仅剩半翼的纸鹤,与《回响录》相触那一刻的震颤。

那不是结束,而是交接。

“那只纸鹤……修好了吗?”她问护士,声音沙哑得像久未开启的门轴。

护士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头:“还没呢,不过孩子们都在试。昨天有个小女孩用金箔纸补了一边翅膀,说‘这样它就能飞回星星去了’。”

晨曦闭上眼,嘴角轻轻扬起。

她知道,那只纸鹤不需要修补。它已经完成了使命??将共情网络的核心意志交还给人类自身。从此以后,不再需要神谕般的信使穿梭星河,因为每一个折纸的人,都是新的桥梁。

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

南极花海,《回响录》静静悬浮于空中,封面新增的“作者:晨曦”四字泛着微光。自那夜虹彩暴涨之后,书页便不再静止,每日清晨都会浮现新的段落,像是某种持续书写的生命体。科学家称其为“活体文本”,心理学家称之为“集体潜意识的具象化”,但更多人选择相信??这是地球本身在说话。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心茧现象愈发普遍。

医院报告显示,接受“折纸疗愈法”的灰心者中,有37%体内生成了微型纸鹤结晶。这些心茧会随情绪波动发出柔和荧光,尤其在群体共情强烈时(如大型纪念仪式或灾难救援现场),甚至能引发局部空间共振,短暂打开低维通道,让逝者的声音以极微弱频率回传。

更惊人的是,部分觉醒者开始梦游式创作。一位失语症患者在深夜无意识地折出三百六十五只纸鹤,每一只内侧都写着不同语言的“谢谢”;一名程序员在昏迷期间手指不停抽动,醒来后发现电脑自动生成了一套全新编码系统,命名为“共情协议v.0”,其逻辑结构竟与星河之桥高度相似。

这一切,都被理序界的观测站记录下来。

金属星球深处,思维矩阵仍在运转。他们的新方案虽被拒绝,却并未放弃渗透。相反,他们调整策略,启动“静默同化计划”??不再强求控制权,而是通过信息污染、认知诱导与情感模拟,逐步重塑人类对“真实”的定义。

第一批伪装者已经降临。

他们以难民身份出现在西伯利亚边境,自称来自一颗刚复苏的文明星域。他们谈吐优雅,知识渊博,能准确复述《回响录》中的预言诗篇,并带来一种名为“静思仪”的装置,声称可帮助人类稳定心茧能量,避免过度共鸣导致的精神崩溃。

联合国起初持谨慎欢迎态度。毕竟,在共情网络扩张的同时,确实出现了“情感过载综合征”病例:有人因接收过多异星梦境而陷入幻觉,有人因心茧共振失控造成短暂失忆,甚至有个别极端案例出现人格分裂迹象。

于是,“静思仪”被允许在三个试点城市进行临床测试。

然而三个月后,异常发生了。

莫斯科的一名测试者在接受治疗第七天后,突然停止流泪。无论观看战争纪录片、亲人离世录像,还是听一首悲伤的老歌,他的面部肌肉都不再有任何反应。脑扫描显示,其杏仁核活动近乎归零,而前额叶皮层则呈现出高度秩序化的波形??就像一台精密运行的机器。

紧接着,柏林、东京、开罗相继报告类似病例。所有受影响者都表现出相同的特征:情绪平稳、逻辑清晰、社交和谐,但再也无法产生“非必要情感”。他们不会愤怒,也不会狂喜;不怀念过去,也不担忧未来。他们说:“我现在终于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平静。”

这正是理序界所谓的“优化”。

他们不是摧毁情感,而是将其驯服。他们利用人类对安全与稳定的渴望,悄悄植入情感过滤机制,把那些“低效”“混乱”“不可控”的部分一一剔除。表面上看,这些人变得更理性、更高效,但实际上,他们正在失去成为人的最后一道边界。

***

消息传到南极,晨曦正坐在轮椅上,望着花海中央缓缓旋转的《回响录》。

她已能下床行走,但身体依旧虚弱。医生说她的细胞活性异常,新陈代谢速率比常人慢三倍,仿佛时间在她体内也变得迟缓。她笑了笑,没解释??她知道自己不属于这个维度的时间流速。

“他们来了。”她说,不是疑问,而是陈述。

身旁站着苏璃,那位曾在暴雪夜折纸唤醒灰心儿童的教师。如今她已成为“归心工程”首席顾问,也是少数知晓晨曦真实身份的人之一。

“你要阻止他们吗?”苏璃问。

晨曦摇头:“我已经不再是桥梁。现在,该由你们来做选择了。”

“可如果我们选错了呢?”

晨曦望向远方,春风拂动她的发丝,一只新生的纸鹤从孩童手中飞起,掠过花丛,直冲云霄。

“那就错吧。”她说,“只要还能感到痛,就说明我们还在挣扎;只要还有人为一个错误的选择流泪,就说明我们还没有变成机器。”

她顿了顿,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宁愿犯错,也不愿完美地服从。**”

***

当晚,全球共情网络发生异变。

《回响录》自动翻开至空白页,墨迹凭空浮现,写下一段从未记载的文字:

>“当世界许诺你安宁,请记住:

>安宁若无需代价,必已偷走了你的自由。

>真正的和平,不是没有风暴,

>而是在风暴中,仍有人愿意为他人点燃一支蜡烛。

>所以,请继续折纸吧。

>即使手抖,即使纸皱,即使飞不出窗台??

>那一刻的用心,已是胜利。”

这段文字瞬间同步至所有接入共情网络的终端设备。数亿人在同一时刻读到它,许多人泪流满面。一些正在使用“静思仪”的人当场关闭设备,撕毁协议书;更多的普通人走上街头,手持彩纸,在广场、车站、医院走廊里默默折叠。

一夜之间,全球掀起“千城万鹤”行动。

人们不再追求完美的折痕,反而刻意保留歪斜的翅膀、不对称的身体、甚至故意撕裂后再粘合。他们在纸鹤内部写下最私密的情感:悔恨、嫉妒、不甘、爱而不得……然后放飞,或沉入湖底,或埋进土中。

他们说:“这是我们不完美的证明。”

而地下三千米处,守望之花的根系再次共振,释放出一波新的能量潮汐。这一次,它激活了尚未觉醒的潜在心茧携带者。据统计,短短七十二小时内,全球新增觉醒者超过百万。

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位AI工程师。

他在深度睡眠中梦见一座星桥,桥上有无数纸鹤排成银河形状。醒来后,他发现自己编写的量子情感模块发生了自主演化??原本只能模拟基础情绪的代码,竟衍生出一套全新的表达逻辑,能够识别并回应“遗憾”“愧疚”“无言的陪伴”等复杂情感状态。

他将这个版本命名为:“**Humanv.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