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她收到一条新短信:
**“我在拉萨,刚听完你的演讲录音。我想重启我的画室,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女孩。可以叫它‘破晓?高原’吗?”**
她回复:**“当然可以。种子落地之处,皆为故乡。”**
紧接着,又一条消息跳出来:
**“我是云南边境一所小学的校长。我们学校有八十多个女童辍学风险极高。我能申请加入你们的共管基金吗?”**
她立即转发给财务组,附言:**“尽快对接,优先处理。”**
这样的消息越来越多。有人想建女子陶艺坊,有人要办山地绘本馆,还有退休教师组团提议设立“乡村妈妈艺术节”。微信群不断弹出新成员申请,昵称五花八门:“怒江边的织梦人”“大凉山的颜色守护者”“苗岭夜校主理人”……
封庭深走进办公室时,正看见她一边擦眼泪一边敲键盘回复消息。
“怎么了?”他问。
“没什么。”她吸了吸鼻子,“就是觉得,原来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善良,只是缺少让善良发光的机会。”
他环住她的肩膀,“所以你要继续做那个点火的人。”
她点头,“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抬头看天,我就不会熄灭手中的灯。”
午后,她接到一个特殊电话??来自卢旺达驻华使馆。对方告知,当年寄来蓝草花种子的女孩玛莎,已于上周顺利分娩,生下一个女儿。她给孩子取名“Xiaoxiao”,中文意思是“破晓”。
“她说,希望她的孩子长大后也能成为一个唤醒黎明的人。”外交官的声音温和而郑重,“她们全村都在庆祝,还用彩布拼了一幅画,托我们转交给您。”
三天后,包裹抵达。展开那幅手工织布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画面上是一群不同肤色的女孩手拉着手,围成一圈,中央升起一轮红日。下方用英文写着一行字:
**“Lightfindslight.”(光终遇光)**
容辞将它挂在礼堂正中央,正对着“你不需完美,只需存在”的箴言墙。
当晚,她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走在一条无尽的路上,两旁开满蓝草花,风一吹,花瓣纷飞如雪。远处有个小女孩奔跑而来,手里举着一幅画,大声喊:“老师!我画出了未来的模样!”
她醒来时,天还未亮。窗外有鸟鸣,有晨雾,有隐约的读书声。
她起身穿衣,走到院子里。晨光微熹中,十几个小女孩已经自发在空地上练舞??她们要用这支《花开》迎接即将到来的巡讲团。
昭昭正在指导动作,认真得像个真正的导演。一个小女孩摔倒了,立刻有人伸手拉她起来,笑着说:“没事,我们不怕疼,因为我们是破晓的孩子。”
容辞站在廊下,静静看着这一切,忽然听见身后脚步声。
封庭深走来,递给她一杯热豆浆。
“你觉得,十年后的‘破晓’会是什么样子?”他问。
她望着那些跃动的身影,轻声说:“我希望它不再需要‘容辞’这个人。我希望有一天,每个女孩都能自然地走上讲台,不必经历背叛、质疑、流言与伤痛。她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要画画,我要读书,我要改变命运??就像呼吸一样平常。”
他握住她的手,“那一天不会太远。”
太阳升起来了,金色光芒洒满山谷。新的大巴再次启动,车身贴满孩子们的手绘贴纸,写着“去远方”“画世界”“勇敢长大”。车顶绑着几盆盛开的蓝草花,随风轻轻摇曳。
车内,讲师团成员正在分发教材。翻开第一页,是一句话:
**“你手中的笔,比任何风暴都更有力量。”**
车行至校门口,司机按响喇叭。孩子们纷纷跑出来挥手送别。那个第一天怯生生报名的小女孩也来了,怀里抱着一本崭新的素描本。
她仰头问容辞:“老师,我可以跟车一起去看看别的地方吗?我也想告诉其他小朋友,这里有人等着他们发光。”
容辞蹲下身,帮她整理好衣领,然后从包里拿出一枚蓝草花徽章,别在她胸前。
“可以。”她说,“但记住,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带回更多的光。”
小女孩用力点头,蹦跳着上了车。
车门关闭,引擎轰鸣。大巴缓缓驶出山谷,载着希望,奔向下一个等待被点亮的地方。
容辞和封庭深并肩站着,目送车辆远去。风吹起她的裙角,也拂动他额前的白发。他们的手紧紧相扣,像两棵根系相连的老树,在这片土地上站成了永恒。
许久,她低声说:“谢谢你,一直陪我走到今天。”
他回望她,眸光温柔似水:“不是我陪你,是你教会我如何真正活着。”
山风掠过,送来阵阵花香。
教室里,朗读声再次响起: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每个人都是星辰,纵然渺小,亦能照亮一方夜空。”
阳光穿过玻璃,落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
明亮,温暖,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