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剑宗外门> 第388章 拔剑而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8章 拔剑而已(2 / 2)

忽然,桃树根系剧烈震动,井口缝隙扩大,一道柔和光芒从中溢出,照亮半座后山。

光芒之中,浮现出三道虚影:

第一位,白衣胜雪,眉目清冷,正是百年前陨落的秦惜君;

第二位,黑袍披肩,手中执卷,乃当年修订《太初九章》的李仪;

第三位,灰袍褴褛,脸上带笑,却是自愿赴死的孟观尘。

三人并肩而立,俯视众生。

全场寂静,唯有风声与歌声交织。

秦惜君开口,声音不高,却直入人心:“吾等所创之道,原为护一方安宁。然百年来,世人误以为修行为争锋,问道为夺权,遂使真意蒙尘。今日,吾等归还此道于民。”

李仪接道:“从今往后,‘隐契’不存,唯‘心盟’永续。凡愿守此土者,皆可为执剑人候选,不论出身,不论灵根,不论过往。”

孟观尘最后笑道:“记住啊,孩子们??剑不在手,而在心。只要有人愿意为他人燃灯,这世界就永远不会彻底黑暗。”

言罢,三道身影缓缓消散,化作点点光尘,落入井中,又顺着桃树根系蔓延四方。

翌日清晨,人们发现轮回井彻底干涸,只剩一口空井,井壁光滑如玉,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那是自洞渊宗建派以来,所有曾为此地付出过的人名,包括那些未曾留下姓名的杂役、厨娘、挑水工、守夜人……

而在最中央,新添了一行小字:

>“薪火相传,不在天赋,而在选择。”

自此,洞渊宗外门改制为“守心院”,取消内外之别,所有弟子统称“持灯者”。每年清明,不再举行祭祀仪式,而是由全体成员共同编写一本《守心录》,记录过去一年中,谁曾在暗夜为谁点亮过灯火。

燕寻成了第一任“传灯师”,负责教导新一代理解命枢语的本质??它并非控制命运的语言,而是**情感共振的频率记录**。当他终于能听懂井中歌声的含义时,泪水无声滑落:那是一首母亲哄孩儿入睡的摇篮曲,歌词却是整部《太初九章》的核心哲思。

陈六则带领工匠,在井畔修建了一座无顶祠堂,四面敞开,任风吹雨打。祠中不供神像,只摆着三十六张木椅,代表三十六位最初的觉醒者。每逢雷雨夜,椅子上总会凝结露水,排列成奇异图案,仿佛仍在传递某种信息。

至于林小满,她搬出了执剑人居所,住进外门最偏僻的一间茅屋,每日教孩子们识字、辨药、种菜。她额角的暗红裂纹从未消失,但在阳光下看去,竟隐隐透出暖光,如同烙印着某种永恒的誓约。

某日黄昏,一个小女孩跑来找她,手里捧着一朵刚摘的桃花。

“师父,你说井里的声音是好人,可我怎么知道他们是真是假呢?万一……他们是骗我们的怎么办?”

林小满接过花,轻轻插入女孩发间,笑道:“你怎么知道我现在不是骗你?”

女孩愣住。

“但你还是把花给了我,对吧?”林小满柔声说,“因为你相信我不会伤害你。这份信任,比任何证据都重要。他们也一样??如果他们的声音让你感到安心,让你想做一个更好的人,那他们就是真的。”

女孩似懂非懂地点头,蹦跳着离去。

林小满望着她的背影,久久未语。

夜深时,她再次来到井边。

风穿过桃枝,发出细微声响,宛如低语。

她闭上眼,低声问:“你们真的走了吗?”

片刻寂静后,井中传来一声极轻的咳嗽??熟悉得令人心颤。

接着,湿痕在石缝间凝聚,缓缓成字:

>“还在。”

>“只要你还记得。”

>“我们就活着。”

林小满笑了,眼角有泪滑落。

她伸手抚摸井壁,如同抚摸一位老友的脸颊。

远处,练剑坪上,新一代的持灯者们正围坐一圈,轻声诵读《守心录》中的段落。烛火点点,映照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或许终其一生都无法御剑飞行,也无法破境飞升。

但他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守,什么是一念之间的光。

而这,足够了。

多年以后,当最后一个亲历过“隐契时代”的人逝去,那段历史已化作传说,被编成戏文、绘成壁画、谱成歌谣。

但在每年春雷初响之夜,总会有孩子指着后山方向说:“听,桃树在唱歌。”

而长辈们便会停下手中的活计,静静聆听。

风过处,井中有声,温柔如昔:

>“还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