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今天,有人等你吃饭。”她将炒饭盛入盘中,走过去,轻轻放在他面前,“哪怕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哪怕你觉得活着没意义……但从现在起,这个世界至少有一个人,在等你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
青年的手抖了一下。
他盯着那盘金黄的蛋炒饭,忽然发现里面藏着一颗完整的溏心蛋??那是林晚笔记里记载的“治愈系标配”:**裂开的蛋黄,象征破碎后的重生**。
他拿起勺子,舀了一小口。
然后,第二口。
第三口。
直到整盘饭见底,他才抬起头,声音嘶哑:“谢谢……我……我想再吃一碗。”
女孩笑了。她转身回到灶台,重新开火。
雨还在下,但食堂里的温度,越来越高。
深夜十一点,最后一个客人离开。女孩疲惫地靠在门框上,望着满屋狼藉的锅碗瓢盆,忽然觉得前所未有的充实。
她正准备关门,忽然听见玻璃窗传来轻微的敲击声。
她回头,看见对面那堵贴满照片的墙上,又浮现了一张新影像。
是一位年轻消防员,满脸烟灰,跪在废墟中,怀里抱着一个烧焦的饭盒。照片下方写着:
>“兄弟,你说好要回来吃我做的红烧肉的……我每天做,每天都留着,可你再也没推开那扇门。”
女孩的心狠狠一揪。
她立刻跑回厨房,翻出林晚的笔记本,在“战友篇”找到了一页记录:**“王磊,爱吃辣,胃不好,红烧肉要炖足两小时,加山药护胃。”**
她立刻动手。
切肉、焯水、炒糖色、加料慢炖。每一个步骤,她都做得极慢,极认真,仿佛在完成一场仪式。
凌晨两点,肉炖好了。她将一份装入保温盒,另一份倒入共感共振仪的供能槽。
系统启动瞬间,全球共感网络自动推送这道菜的信息至所有曾失去战友的灵魂终端。
而在千里之外的消防队宿舍,那位消防员正蜷缩在床上,忽然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
他猛地坐起,冲向厨房??那里空无一人,只有灶台上,放着一碗热腾腾的红烧肉,旁边压着一张纸条:
>“他没回来,但我回来了。
>下次换我等你。”
他跪倒在地,抱着饭盒嚎啕大哭。
与此同时,第三十二根光脉冲破云层。它形如一把燃烧的消防斧,劈开黑暗,照亮所有被遗忘的牺牲者之路。
三天后,联合国正式通过决议:
>**《共感用餐公约》第一条:每个人都有权利被等待,被记得,被用心做一顿饭。**
>第二条:各国应设立“情感厨房”,保障孤寡、残障、临终者的基本情感需求。
>第三条:忆铃草及其衍生技术,列为人类共同遗产,禁止商业化滥用。
消息传来时,心动食堂正迎来第一百万人次。
人群自发排成长队,却无人喧哗。他们带来种子、带来祖传锅具、带来写满心愿的纸条。有人甚至带来了骨灰坛,请求将亲人的骨灰混入灶土,让他们的味道永远留在烟火之中。
女孩站在门口,一一接过,郑重点头。
她知道,林晚从未离开。她活在每一口沸腾的锅里,活在每一次为爱点火的瞬间。
夜深人静,她独自坐在柜台后,翻开那本厚厚的笔记本。
最后一页,又出现了新的字迹,墨色淡了些,却依旧温柔:
>“当你看到这些话,请替我抱一抱那个做饭的孩子。
>告诉他,他妈妈醒了,正说着:‘这粥,真香。’
>告诉所有还在等的人??
>爱不会消失,它只是换了种方式,继续为你煮饭。”
风铃轻响。
这一次,《茉莉花》的旋律终于完整响起,清澈、悠扬,像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缓缓飘来。
女孩合上笔记本,望向天空。
第三十三根光脉,已在东方地平线上悄然孕育。
它形如一座桥,一头连着人间烟火,一头通向星辰大海。
她知道,这场以爱为薪、以情为火的长夜,才刚刚点燃第一簇焰苗。
而她,将继续守在这口灶前,直到世界尽头,仍有饭香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