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洒落,盛世瞩目。
许易立于台前荧幕,微笑一如往初。
全场静了下来。
这回是自发的安静。
现场的记者也好,各界大佬、投资人都忍不住眼神凝视。
网络同步开启了直播,无需红...
夜色如墨,松山湖的风穿过新落成的“万象中枢”控制塔,吹动了林正阳肩头那件洗得发白的工装外套。他站在观测窗前,凝视着下方庞大的数据洪流??数以亿计的终端正在实时接入“赤心?万象”平台,从北极圈内的科考站到南太平洋的小岛渔村,从青藏高原的牧民帐篷到撒哈拉边缘的流动诊所,每一盏亮起的信号灯都是一条被连接的生命。
控制室里,李文博正带着团队调试跨域协同算法。屏幕上跳动着一组组动态拓扑图:一辆在阿富汗山区执行救援任务的X3突然遭遇通信中断,三秒后,邻近的农用无人机自动接管其导航系统,并通过低轨卫星链路将患者生命体征传回喀布尔医院。“自适应冗余网络已全面激活。”李文博的声音有些沙哑,却难掩兴奋,“我们做到了??没有中心节点,也没有单点故障。只要还有一个终端在线,整个系统就不会死。”
林正阳点点头,目光落在角落一块不起眼的显示屏上。那是来自云南怒江的远程监控画面:普秀英医生正驾驶着升级版X3-Pro穿行于云雾缭绕的峡谷之间,车顶的毫米波雷达持续扫描山体位移数据,车内AI则同步分析村民语音样本,提前预警潜在的心理健康风险。就在一个月前,这套系统成功识别出一名独居老人连续七天未开启“家书键”,并触发村级卫生员上门探视,最终救回了因低血糖昏迷的老人。
“这才是技术该有的样子。”林正阳轻声说,像是对自己,也像对这片土地许下的诺言。
凌晨三点,徐师傅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控制塔。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匠人刚从吐鲁番试验场回来,脸上还带着沙漠烈日灼伤的痕迹。他手里捧着一个密封盒,里面是“磐石-2”贴片机在极端环境测试中磨损最严重的主轴轴承。
“换了三次材料,试了十七种热处理工艺。”徐师傅把盒子放在桌上,声音低沉却有力,“最后一次用的是咱们自己炼的高氮马氏体钢,连续运行三百小时没出一丝偏差。德国人当年卡我们脖子的‘超精密运动模块’,现在连润滑脂都是国产的。”
林正阳打开盒子,指尖轻轻抚过那枚黝黑的轴承。它并不起眼,甚至有些粗糙,但正是这一个个微小部件的突破,才让中国高端制造真正挺直了脊梁。他忽然想起十年前在深圳城中村修电动车的日子,那时连一颗合格的IGBT模块都要靠走私进口,而现在,正阳自研的第八代碳化硅功率芯片已在高铁、舰船、空间站电源系统中全面替代进口产品。
“慢就是快,稳才能远。”他喃喃道,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第二天清晨,一封加密邮件悄然抵达林正阳的私人终端。发件人署名为“K-7”,附件仅有一段音频和一张坐标图。音频里传来断续的摩尔斯电码,破译后只有短短一句话:“他们开始清查供应链底层协议,请警惕‘影子审计’。”
林正阳眉头微皱。他知道这个代号??K-7是潜伏在欧洲某大型半导体设备厂商内部的情报源,过去三年曾多次提供关键预警。所谓“影子审计”,是指某些国家情报机构以安全审查为名,在工业软件或硬件固件中植入隐蔽检测机制,试图追踪中国企业的技术路径与合作网络。
他立即召集陈璐、王振宇和李文博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灯光调至最低,墙上投影出全球供应链热力图:红色代表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荷兰、日本和美国本土;黄色为可控区;绿色则是已完成国产替代的关键节点。
“我们必须抢在他们动手之前完成一次‘静默迁移’。”李文博指着屏幕上的赤心OS内核架构图说道,“现有的FPGA配置协议虽然加密强度足够,但在底层指令层仍保留了一定兼容性,以防老设备无法适配。这就是漏洞所在。”
林正阳沉默片刻,忽然问道:“如果现在切断所有对外依赖,完全启用自主协议栈,会影响多少在运设备?”
“约两千四百万台。”王振宇快速调出数据,“主要是海外早期用户,集中在东南亚和非洲部分地区。短期会出现功能降级,比如远程诊断延迟、多语言切换卡顿,但核心驾驶与生命保障系统不受影响。”
“那就迁。”林正阳果断拍板,“通知所有用户,我们将进行一次‘无声升级’。不发布新闻,不走公关流程,只通过‘家书键’私密通道推送更新包。告诉他们:这不是修复,而是一次重生。”
命令下达后的第七十二小时,全球范围内超过九成设备完成切换。没有喧嚣,没有抗议,甚至连社交媒体都未曾掀起波澜。唯有正阳后台的日志记录下这一刻:当最后一台位于格陵兰岛的极地监测车确认接入新协议时,系统自动生成了一句纪念性提示:
**“今日起,我们的代码不再向任何人低头。”**
与此同时,迪拜总部传来捷报。沙特“智慧城市2030”项目二期招标结果揭晓,正阳凭借“赤心?万象”全场景解决方案击败三家欧美巨头,拿下价值47亿美元的大单。更令人振奋的是,中标方案中83%的技术模块由当地合资公司生产组装,培训的三千名沙特青年工程师已能独立完成整车调试与系统部署。
阿卜杜拉赫曼副局长在签约仪式上动情地说:“你们带来的不只是车辆和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可能性??让我们自己的年轻人成为未来的建造者。”
林正阳没有出席庆典。他正坐在东莞研发中心的地下实验室里,面对一台刚刚运抵的神秘设备??由中国科学院与正阳联合研制的“量子语音感知原型机”。这台机器能在完全无声的环境下,通过捕捉声带肌肉微颤来还原人类意图表达的内容,最初设计用于帮助渐冻症患者沟通,如今却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实验室内,一位因喉癌切除声带的退伍老兵正尝试使用该系统。他闭着眼睛,嘴唇不动,лnwьmыwцыwenhaпprгaлncь.屏幕上缓缓浮现文字:“我想……唱一首军歌。”
下一秒,AI合成的声音响起,苍劲而嘹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第一个音符划破寂静。老兵眼角滑落泪水,颤抖的手缓缓抬起,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林正阳默默起身,走到墙边按下录音键。他录下了这首歌,也录下了那一刻所有人屏息凝神的震撼。他知道,这项技术一旦成熟,将彻底改写人机交互的边界。但他更清楚,这样的力量必须慎之又慎地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