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有人干脆拿出手机拍照,对着里面录像。
记录下这一幕。
放在国内外,罕见有这么一家汽车集团老总级别的人物,亲自接待车主,且将各项配置与车辆安全、技术参数,讲述得头头是道。
亲手为车...
夜雨初歇,松山湖畔的雾气如薄纱般缠绕在研究院外环的小径上。林正阳独自站在“烛龙洞”入口,手中握着那封来自西伯利亚的信,指尖微微发颤。风穿过金属门廊,吹动他鬓角几缕灰白的发丝。十年了,他以为自己早已习惯孤独前行,可这一刻,竟被一句简单的“你还记得”击穿了所有防备。
他没有回办公室,而是沿着小路走向湖边那座废弃的老厂房??那里曾是正阳最初的试制车间,如今已被改造成“初心馆”,收藏着从第一辆老头乐到X3-Pro的全部原型车。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水泥地上敲出清脆的节奏。他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脚步停在最深处的一角。
那辆编号001的老头乐静静立在那里,车身斑驳,轮胎干裂,但前灯仍能微弱闪烁。它像一位老兵,沉默地守着一段无人知晓的历史。林正阳蹲下身,手指抚过车架上的焊点,那是他二十多年前亲手敲下的第一道接缝。那时他穷得连电钻都买不起,只能用锤子一点点敲出梦想的轮廓。
“你真没想到它还能跑吧?”身后传来陈璐的声音。她撑着伞走进来,将一件风衣轻轻披在他肩上,“娜丁刚发来视频,她的‘光之屋’已经在三个村子铺开了。孩子们晚上读书的时间平均多了两小时。”
林正阳点点头,没说话。他的目光仍停留在老头乐的踏板上??那里刻着一行小字:“轮子不怕慢,只怕停。”
“你知道吗?”他忽然开口,“1998年那年洪水退去后,我在江边捡回一堆废铁,想做个能帮人运物资的小车。结果试了七次都失败了。最后一次,电机烧了,整车冒烟,我坐在泥地里哭了半小时。”他苦笑了一下,“那时候谁会相信,一个修电动车的穷学生,有一天能造出十万台智能车?”
陈璐轻声说:“可有人相信了。那个男孩就相信了。”
林正阳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照片上那张灿烂的脸。他曾以为科技的价值在于突破极限、改变世界,但现在他明白,真正的价值,是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人靠着一辆破旧电动车,驮着重病的母亲走了十里山路,最终赶上了救护车。
“我们要把这辆车修好。”他睁开眼,语气坚定,“不是展览,是要让它再上路。”
陈璐怔了一下:“你是说……巡展?”
“不。”林正阳站起身,目光灼热,“我要让它完成一次真正的旅程??从松花江到珠江,穿越十个省,三十个乡村,五十所技术学校。每到一站,就由当地青少年动手检修、改装、升级。它不再只是我的起点,要成为他们的起点。”
消息传出三天后,“001号公路计划”正式启动。报名通道开放首日,全球超过两万名青年提交申请,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发展中国家。最终选定的十二名青年学员中,有孟加拉国洪灾幸存者、乌克兰战区工程师遗孤、云南山区盲童学校的机器人社团成员。
出发前一天,林正阳召集全体团队开会。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幅手绘地图,红线标注着全程路线。他指着地图说:“这趟旅途不是怀旧,而是一场实验??我们想验证一件事:当普通人拿到真正开放的技术工具时,他们能不能自己解决问题?”
王振宇问:“万一路上出事呢?这车毕竟太老了。”
“那就修。”林正阳答得干脆,“坏了就现场教学,炸了就重造。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技术不是神坛上的东西,它是可以摸、可以改、可以犯错也能重生的。”
清晨六点十七分,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老头乐斑驳的车身上。十二名学员整齐列队,身穿统一的深蓝工装,胸前绣着“正阳?少年创造者”字样。林正阳亲自为车辆接通电源,启动自检程序。令人意外的是,系统居然顺利通过??电池虽经多次更换,但核心控制器仍是当年他手写的嵌入式代码,至今仍在运行。
“开始吧。”他说。
车队缓缓驶出园区,引来无数员工驻足挥手。社交媒体瞬间沸腾,#001号公路#话题冲上全球热搜。而在赞比亚的小村里,娜丁和她的伙伴们围在一台旧平板前,盯着直播画面,激动得跳了起来。
行程第三天,队伍抵达安徽金寨县。这里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今已是新能源技能培训基地。一群职校学生主动请缨参与检修。他们发现主轴轴承严重磨损,提议用3D打印替换件应急。但林正阳制止了他们。
“有没有更原始的办法?”他问。
一名女生想了想,掏出一截废旧自行车链条,拆下滚珠,清洗打磨后嵌入轴承槽。“这是我们老师教的土办法,叫‘借骨续筋’。”
众人哄笑,可测试结果惊人??临时修复的轴承承载力达到标准值的87%,足够支撑接下来两天行程。林正阳当场宣布:“这就是本次旅程的第一个创新案例,录入‘赤心开源库’,永久免费共享。”
这一幕被拍成短视频,二十四小时内播放量破亿。评论区刷屏:
>“原来高科技也可以很接地气。”
>“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平权。”
>“我想报名下一季。”
第五站,湖南湘西。暴雨倾盆,山路塌方,车队被迫滞留小镇一夜。当地村民热情接待,杀鸡做饭,还搬出珍藏的腊肉。晚饭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木匠拉着林正阳的手说:“你们这车,让我想起六十年代公社的第一台拖拉机。那时候全村人轮流学开,谁学会了,就去教别人。知识嘛,就得传下去。”
当晚,林正阳在日记本上写下:“技术若不能流动,便成了枷锁;唯有传承,才能生根。”
第七天,车队进入贵州。在毕节一所山村中学停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一名十三岁的聋哑女孩用手语请求参与维修。翻译老师解释,她父亲是矿难受害者,常年卧床,她最大的愿望是造一辆能自动避障的轮椅。
团队立即调整行程,协助她利用老头乐的传感器模块和电机控制系统,搭建出一个简易原型。当女孩通过手势指令让轮椅成功绕过障碍物时,整个教室爆发出热烈掌声。她流着泪,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我能行了。”
林正阳默默录下全过程,上传至“家书键”系统,并附言:“每一个被听见的梦想,都是文明前进的一小步。”
与此同时,国际局势再度紧张。美国主导的“认知对抗联盟”发布《全球情感计算风险评估报告》,将“家书键”列为“潜在社会操控工具”,要求成员国限制其入境设备搭载。法国、加拿大相继宣布对X3系列进行安全审查。
面对压力,林正阳未作公开回应。他只在内部会议中说了一句:“让他们查。真相不怕检验,怕的是不敢打开盖子。”
反而是在非洲大陆,一场自发的技术觉醒正在蔓延。坦桑尼亚青年工程师协会以“001号公路”为蓝本,发起“千辆老兵复兴计划”,号召全国回收老旧交通工具,用开源图纸和技术包进行智能化改造。短短一个月,已有四百多辆巴士、三轮车完成升级,配备基础导航、语音提示和紧急呼救功能。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车辆的数据并未接入任何商业平台,而是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东非共联网”,通过低轨卫星实现跨区域通信。他们在每一辆车的仪表盘上贴了一张纸条:
>**“此车由人民共建,为人民服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