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第一国舅> 第582章 被鞭策的老父亲和好舅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2章 被鞭策的老父亲和好舅舅(2 / 2)

那是他早年秘密组建的一支亲兵代号,仅三百人,专司刺探敌情、铲除奸佞。洪武八年一场大火后,全军覆没,档案尽毁。他一直以为此事已成绝密,怎会在此时重现?

“查下去。”朱元璋沉声道,“无论牵涉何人,务必一查到底!”

李贞领命而去。

窗外月色如霜,洒在庭院石阶上,仿佛铺了一层寒冰。

***

次日清晨,马祖照例带着梅启佑练功。两人在后花园打了一套五禽戏,正要歇息,忽见刘姝宁匆匆赶来,神色凝重。

“出事了。”她拉过马祖,低声道,“老七媳妇昨夜难产,孩子生下来浑身发紫,接生婆说是‘胎毒攻心’,怕是活不过三天。你爹懂医术,快去瞧瞧!”

马祖一听,拔腿就跑。刚到梅启宅邸,只见院中哭声一片,梅启哲跪在床前紧握妻子手腕,脸色惨白。

马寻已在屋内施针,银针密布婴儿周身,细若游丝的红线从鼻腔蜿蜒而出。

“是吃了含汞的安胎药。”马寻头也不抬,“谁给开的方子?”

“宫中太医。”婢女战战兢兢回答。

马寻冷哼:“蠢货!孕妇忌用朱砂、水银,这都不懂?再晚半个时辰,孩子就没救了。”

约莫半个时辰后,婴儿终于啼哭出声,面色渐转红润。满屋人喜极而泣。

梅启哲深深叩首:“舅父大恩,梅启哲永世不忘!”

马寻扶起他:“自家亲戚,何须多礼。只是今后用药,务必亲自审验,莫再轻信他人。”

梅启哲点头称是,目光却落在马祖身上,意味深长。

当晚,马祖被单独召见。

东宫书房内,烛影摇红。

“你知道我为何找你?”梅启哲开门见山。

马祖摇头。

“你父亲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一家。”梅启哲缓缓道,“但我更想知道,你们父子究竟懂得多少?那些故事……是不是另有深意?”

马祖沉默片刻,忽而一笑:“姑父,你有没有听过一个传说?说远古之时,有一族人掌握天地秘术,能观星象、测灾变、通鬼神,被称为‘巫族’。后来遭天谴,血脉流散,只剩零星后裔隐于民间。”

“你是说……你们是巫族传人?”

“我不是。”马祖摇头,“但我爹可能是。他总能在灾难来临前察觉异样,就像鸟儿感知风暴。他说这是一种‘血脉记忆’。”

梅启哲瞳孔微缩。

“姑父,”马祖逼近一步,压低声音,“你害怕的不是谣言,而是真相。你怕有一天,百姓不再需要龙椅上的天子,而会追随那个真正救他们于水火的人。但你要明白??权力可以争夺,民心却只能赢得。雄英哥哥不懂权谋,但他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才是最可怕的力量。”

梅启哲久久无言。

最终,他挥了挥手:“回去吧。今日之言,我不追究。但记住,有些话,只能烂在肚子里。”

马祖行礼退出,脚步轻盈如风。

回到家中,马寻已在等他。

“你都说了?”马寻问。

“说了。”马祖坦然。

马寻叹了口气:“你比我想的还要勇敢。”

“也更愚蠢?”马祖笑着问。

“不。”马寻望向星空,“或许,你是对的。这个帝国需要一场风暴,而我们,也许正是风眼。”

***

数日后,朝廷颁布新令:设立“惠民药局”,派遣医官赴各州县防治疫病,并特命朱雄英为“巡医疗使”,持节巡视东南诸省。

诏书下达当日,京城万人空巷,百姓夹道相送。有人跪地磕头,高呼“活佛降临”;孩童争相追逐马车,口中唱着新编的童谣:“小郎中,背药箱,走过江,救四方……”

而在城南一座破庙中,一名瘸腿和尚合十低语:“时机到了。”

他身旁的年轻人问道:“师父,我们真的要辅佐他吗?毕竟……他是皇子。”

老和尚微微一笑:“贫僧辅佐的,从来不是皇子,而是苍生。”

风起云涌,大明江山,或将迎来一场无声的变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