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应该详细地写姜述如何剑斗两超脱。
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但在思考了一夜之后,我仍然放弃了。
我发现我详写白骨神宫里最后的战斗,可能更糟糕。
因为我自己都不愿意看,不期待,我不知道它能怎么让读者喜欢。
那么其实选择题回到了最初??
要不要写死姜述。
作为这本小说的超高人气角色,从商品的角度,在陈列柜里他应该是非卖品。
在这里作者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像现在这样写。
一个是像很多人所期待的那样,姜述绝地翻盘,运筹帷幄,把一切都控制得死死的,从容捏死青石宫的反叛。
那样顶多会有一些关于“俗套”的批评,绝不会有现在这样激烈的骂声。
然后苦觉的线,观世音的线,极乐仙宫的线,阿弥陀佛,楚烈宗的布局……
这些全部可以不写。反正伏笔不掀开,就可以当做不存在。除了作者本人,也没人知道他们存在过。
回头再把另外的主线一收,这不就平稳落地了。
杀白骨大家多爱看,姜望力斗两大圣,剑诛田安平,不是很香么。
但我又想起最初我作为作者给读者的承诺??
我会认认真真地填好每一个坑,尽我所能给这个故事划下句点。
我想起最初我的感谢??
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读者,可以让我完整写出我想写的仙侠世界。
我想到故事的最开始,这本小说的第一章,最初的还真观……李一杀左光烈,即是道子杀佛子。
那个在青羊镇纠缠姜望的老和尚,究竟是因为什么,纠缠姜望。那是“观世音”的因缘。
这是一条始于信仰,而终于爱的线。
最后我完整地写了他们。
这是一九年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想象的画面。
“我不想让受苦受难的他,成为救苦救难的?。”
“姜望倾姜望而斗,非倾天下也。”
……
在二五年的今天,如一九年所设想的那般推动故事。
从第一卷的结尾,到终卷的今天,永远坚定地执行写作计划。
所以我并没有改变。
那么是谁变了呢?
……
始终照顾读者阅读感受的作者,会因为照顾读者更改主线内容的,当然是尽职尽责的作者,是尊重读者的作者。
坚决执行写作计划,只想尽凡夫之力,完成理想中的创作,兑现最初的写作承诺??难道不是尊重读者的作者吗?
我认为没有哪一种是比较正确的。
只是你们眼前的这个作者,不幸地属于后一种正确。
……
今天我看到一个编辑朋友的朋友圈,他是这么说的??
环境的恶化让大多创作者比起让内容更有张力和趣味,表达更有嚼劲的主题,或是传递的情感更充沛,而是为了选择稳定去叠甲、避雷、规避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最后多在产出“非常正确但贫瘠”的内容。
我的感受是什么呢?
我不想贫瘠地结束这段旅程。
……
大家如果对这段时间的写作,有什么更好的思路。不妨在这一段里给我一些指点。
对于这样的剧情,这样的收尾,要怎么处理才更好呢?
建议我都会看。
……
今天的更新是“报答平生未展眉”。
原诗是对亡妻的怀念。
用在这里,是说姜望完成了对姜无量的挑战,报答姜述的“平生未展眉”。
当年的得鹿宫外,姜述又何尝不是用这一句“你做得很好”,报答那个肩负血仇的姜青羊,“平生未展眉”呢?
我曾一再地跟大家说,我会少说话,少说话。
这是本书完本前的最后一次单章。
磕磕绊绊总算也写到这一步。好与不好我已尽我所能。
我也终于快要……
报答平生未展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