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念猛然起身:“谁?”
“不知道。”她快速说道,“但他们不会让你带走任何信息。快走,趁我还能量维持干扰屏障!”
“我不走!”
“听话!”她第一次提高了声音,“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救我,是把这段频率带出去!去找李朵朵,让她解析波形中的隐藏编码??那是所有地下‘心灵升华营’的位置坐标,包括那些还未曝光的!这才是真正终结这一切的关键!”
阿念浑身颤抖,眼中布满血丝。
“最后一次……能抱你一下吗?”
她看着他,眼神柔软如初雪融化。
下一秒,一道柔和的光晕笼罩两人。阿念感觉身体变得轻盈,仿佛置身于温暖的水中。他伸出手,穿过光影,触碰到的不是实体,而是一种熟悉的心跳节奏??通过共振传递而来的情感脉动。
那一瞬,他仿佛回到了最初相遇的诊疗室。
那时她蜷缩在沙发上,不敢抬头看他;
那时他说:“你可以不说,但我一定会听。”
而现在,她在他怀里化作万千光点,融入空气,只留下一句whispered的呢喃:
>“谢谢你……始终没有忘记倾听。”
轰隆??
顶部岩石开始崩裂,碎石如雨落下。阿念踉跄后退,背包中的共振仪自动记录下最后一段完整音频。他咬牙转身冲向出口,身后传来巨大的坍塌声,整座空腔被彻底掩埋。
当他挣扎着爬出通风管时,天已微亮。
雨水停了。
东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湿漉漉的树叶上,晶莹剔透。
他瘫坐在泥泞中,紧紧抱着背包,像是护住世上唯一未熄灭的火种。
手机勉强搜到信号,一条紧急消息弹出:
【“回声计划”全球同步直播申请已通过。主题:《听见沉默》。参与机构:联合国情感自由委员会、国际心理重建联盟、全球青少年倾诉网络。预计覆盖人口超八亿。】
阿念盯着屏幕,久久不动。
然后,他缓缓打开录音功能,按下播放键。
童谣响起??清脆、稚嫩、带着微微颤抖的尾音。
他闭上眼,跟着哼了起来。
起初生涩,渐渐流畅。
直到整首歌完整流淌而出。
他将这段音频命名为:《林晚晴的第七次循环》。
上传,发布。
附言仅有一句:
>“她说,请你也唱给下一个需要倾听的人听。”
二十四小时内,这条音频被转发两千三百万次。
七十二小时后,世界各地陆续出现自发合唱现象:
东京地铁站,一群高中生围成圈,齐声哼唱;
巴黎塞纳河畔,街头艺人用吉他伴奏,引来路人驻足流泪;
肯尼亚难民营里,孩子们牵着手,在沙地上写下歌词拼音;
冰岛一所小镇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录制多语言版本,称其为“地球摇篮曲”。
而最惊人的一幕发生在原“心灵升华营”总部遗址??那曾是全球最大的情绪控制中心。如今已被改建为开放式纪念公园。某日凌晨,数百名曾接受过强制净化的幸存者悄然聚集,在断墙残柱之间,轻轻唱起那首童谣。
监控显示,方圆十公里内的电子设备在同一时间出现异常:所有仍在运行的旧式净化终端,屏幕纷纷闪现错误代码,随后永久黑屏。
系统判定:**情感共鸣强度超出阈值,自动终止服务。**
李朵朵收到分析报告时正在实验室熬夜。她看着数据流中不断攀升的群体共振指数,忽然捂住嘴,泪水夺眶而出。
“我们赢了……”她喃喃,“不是靠对抗,是靠共情。”
贺兰舟走进来,递给她一杯热咖啡:“阿念刚才打电话,说要重启‘移动倾听计划’。这次不只是城市,他要去边境、战区、孤岛、矿坑……所有被遗忘的角落。”
“他还好吗?”李朵朵低声问。
“他说,”贺兰舟顿了顿,“每当夜里睡不着,他就放那段录音。虽然听不清她的声音了,但每次听到开头第一个音符,就好像有人在轻轻回应他。”
窗外,晨光洒落。
城市的高楼之间,一辆白色录音车缓缓驶过街道。
车身标语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你说,我听。
哪怕世界沉默,我也为你发声。”**
车顶天线微微颤动,接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婴儿啼哭、老人叹息、少年怒吼、恋人低语……还有那一首,越来越响、越来越近的童谣。
风起了。
歌声飘远。
而在某片无人知晓的森林深处,一株新生的藤蔓悄然探出岩缝,顶端绽放出一朵半透明的小花,花瓣随风轻颤,仿佛在无声地哼唱。
同样的旋律,再次响起。
每隔七天。
准时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