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汉末乱云飞> 第31章 星星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星星铁(2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其二便是双方每年定期进行回易,辽东需向乌兰部落以优惠之价提供约定数量的商货,包括布帛丝绢、盐铁瓷器、茶米草药等物,而乌兰则提供牛马羊畜、奶肉酥酪、皮毛羽裘等,彼此以物易物,逐渐扩大互市规模。

其三,双方承诺互不侵犯,守望相助。以辽东郡现有边境为界,定期举行会晤。这也是彼此进行互市回易的先决条件,乃会盟的题中应有之意。

另外还有额外的条款,比较隐晦和繁琐,谈及如若某一方遭遇危难,另一方则出兵相助有关事宜。

由于乌兰部落相对弱小,形势危急时,乌兰部落是否可以举族南迁,进入辽东郡境内以避外敌锋芒,且进入汉境后的安顿地点、身份地位等细节,高旭与乌兰勃特各执一词。只因其中牵扯到大汉朝廷与辽东郡府的策略及意图,一时间难以定夺,尚在商榷之间。

自西汉武帝闻名天下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再到光武帝的“闭玉门以谢西域之质,卑词币以礼匈奴之使。”面对凉州周边羌人的崛起,还一度因为“途远多寇,议欲弃之。”这是在戍边大计上施行柔克之道。延续至东汉时期,在大量奏疏中已可见“以夷制夷”的记录。

“以夷伐夷”之策,最早应是晁错在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65年)率先提出,主张将投降归顺的匈奴人适当武装,引入汉朝的军事体系,包括胡骑、越骑等。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东汉章帝在位期间,南匈奴意欲击灭北匈奴,大将耿秉谏言道:“今幸遭天授,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宜可听许。”

东汉永和二年(公元137年)日南(在今越南境内)的蛮夷武装反叛。在其后朝廷的廷议上,有位官员名叫李固曾谏言,毋须劳师远征,只要采用“分而治之”之策可收奇效。朝廷使用金钱、爵赏等办法分化瓦解蛮夷武装,并致使其相互攻伐,达到了预期效果。

辽东太守公孙度并未明确指出其中具体策略,大汉朝廷的方略此时更是不得而知,高旭却在心里暗自揣摩着其可行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是为江山永固,社稷长存,黎民百姓免受无妄之灾,史上卓有成效的固边之策,高旭并不介意拿来一用。

然而一切还将视辽东郡的实际权衡与定夺,以及各乌桓部落大人的最终态度。

毕竟区区边地辽东郡并不能代表大汉朝廷,其中有些关要之处,尚需仔细推敲与斟酌。

高旭此行的最大目的,便是杜绝乌桓各部落刀兵南向的威胁,并且不打算事后被大汉的士子百姓们指着脊梁骂,诸如以边郡小吏之名,行僭越朝廷之事,以至于丧权辱国云云。

至于具体协商拖延至何时,事实上高旭认为,越慢越好。牵涉到辽东郡太守都无法应允首肯之事,大可与朝廷庙堂所在的东都雒阳之间往来书信扯皮。一来一去至少月余,待到公孙度率军东征凯旋后无论商议结果如何都可称是圆满。

𝟐  ⑥  𝟐  🅧  Ⓢ .  𝒞o  m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