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自然也不会给武曌什么好脸色看。
武曌掌权之后那还能不大力的打压他们?
为了抗衡这两大势力,武曌想尽了一切办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扶植关中六姓。
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仅仅武曌在位时期的宰相中就有八位出身京兆韦氏。
李显的韦皇后也是京兆韦氏之人。
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则是出身河东薛氏。
就连武曌自己的...咳咳...男宠冯小宝,也让他改名为了薛怀义。
弘农杨氏就不用说了,那本就是武曌母亲的家族。
在武曌得选入宫时,弘农杨氏没少在其中出力。
武曌掌权后自然要投桃报李。”
刘裕听完后面色有些不悦。
“这不就是驱虎吞狼之计吗?
她就不怕把关中六姓养熟了反噬自己?
且先生不是说她打压了世家门阀吗?
她这也能叫打压?”
“哎,你先不要忙着质问。
武曌虽然是扶植起来了关中六姓。
可她大力开科举以及鼓励民间士子进入朝堂也的确是事实。
不管她最终为的是什么目的,这总归都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毕竟在这之前虽然已经有了科举制,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武曌时期的科举才算是正式的面向广大的民间读书人。
国外有那么一句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打击门阀也是同样的道理。
毕竟在华夏大地经营了数百年的他们早已根深蒂固。
操之过急只会像隋炀帝杨广一样遭到他们猛烈的报复。
好在武曌这些政策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对门阀世家造成了一定的打击。
也让许多民间士子得以进入朝堂,不至于埋没自身的才华。”
武曌听完也是面色复杂。
“先生,朕承认自己有私心。
但朕打心底里也不想让世家继续如此下去。
不知这世家如何才能彻底消灭?”
任小天摇摇头道:“不瞒你说,自你之后门阀世家一直延续到了大唐灭亡。
随着藩镇割据势力的崛起,以世家为代表的田庄经济逐渐走向消亡。
而唐末时发生的黄巢以及后续的朱温等人的起义,算是给门阀世家彻底敲响了丧钟。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天下混乱不堪,门阀世家十不存一。
直到北宋建立后以文立国,大力推行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