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他以为必死的司马懿一直活着。
刘邦好奇问道:“我记得当初曹叡临终前定下的顾命大臣里是没有司马懿的吧?
怎么会最后落得个司马氏篡权的局面呢?”
任小天解释道:“老刘你说的没错。
最初曹叡病重时定下的顾命大臣分别是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和秦朗。
然而这个名单招致当时士族的强烈反对。
加上孙资和刘放的谗言。
最终曹叡妥协改成了曹爽和司马懿。”
曹宇是曹操的儿子,曹冲的亲弟弟,也是日后魏元帝曹奂的生父;
夏侯献是夏侯惇之孙、夏侯楙之子;
曹爽是曹真之子;
曹肇是曹休之子;
秦朗则是曹操的养子。
这份名单中无一不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宗族之人。
士族们对于这份名单自然强烈的反对。
因为九品中正制的推广,士族的势力迅速膨胀。
已然到了连曹叡这个皇帝都不得不慎重对待的程度。
再说刘放和孙资,从曹丕时期开始得到重用。
曹丕分别将他们封为中书监和中书令,负责起草诏书。
这两个位置等于是直通权力中枢。
曹叡继位后二人恩宠不减,很多时候都能影响到曹叡的决策。
而二人与曹肇和秦朗素有嫌隙。
如果曹肇和秦朗成为顾命大臣,肯定没有他们俩好果子吃。
为此他们跑到曹叡面前说尽了曹肇和秦朗的坏话。
还说曹宇这个人能力平庸,做不了顾命大臣。
曹叡当时估计神智也不怎么清醒了,糊里糊涂就答应了二人的奏请。
除去曹爽之外的四人全部被罢免,重新选了司马懿为另一名顾命大臣。
任小天继续说道:“不过曹叡当时还留了个心眼。
曹爽和司马懿虽然同为顾命大臣,但是权力的大小却有所不同。
当时曹魏十分重要的军权实际上是由曹爽掌控的。
司马懿若是有什么不轨的举动,肯定是瞒不过曹爽的眼睛。”
曹真疑惑道:“既然如此,那司马氏为何又篡权了呢?
难道是昭伯(曹爽)也因病早亡了吗?”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曹真实在是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变故让司马懿逆风翻盘。
任小天顿了一下,有些尴尬的说道:“呃...曹真将军你肯定不想知道真相。”
“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