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昌平就敢想敢干、锐意改革的年轻人,如今在汉东独当一面,面对的却是比昌平复杂十倍、沉重百倍的烂摊子。
他信中那句“常感力有不逮,独木难支”,绝非虚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27章从昌平到汉东(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第2/2页)
一个省委第四书记、工业厅长,还挂着军事学院的教职,身上的担子确实太重了。
他提出的那个“军民融合”构想,罗重文也有所耳闻,确实是一个富有战略眼光的大思路,但如果缺乏顶尖的技术专家将其落地,很容易变成空中楼阁。
而且,陈朝阳有句话打动了他——“未来或可惠及整个华东乃至全国”。
郑春秋在昌平的成功,毕竟是在一个专区的尺度上。
如果他能去汉东,在一个工业基础更薄弱、挑战更大的省份,帮助陈朝阳将那个宏大的构想实践出来,其产生的示范效应和积累的经验,价值将不可估量。这确实是从更大局的角度考虑。
“唉……”罗重文轻轻叹了口气。
他拿起笔,在陈朝阳那封公函上沉吟片刻,最终落笔批示,字迹沉稳有力:
“情况已知。
郑春秋同志确为难得之技术兼管理复合型人才,于昌平工作至关重要。
然考虑到汉东省工业建设任务极端繁重,陈朝阳同志肩负责任重大,确需强有力之技术支撑。
为支持兄弟省份工作,从全国工业布局大局出发,同意此调。
请组织部及昌平专区地委,妥善安排郑春秋同志工作交接事宜,并做好后续接替人选安排,确保昌平工业发展势头不受大的影响。
望郑春秋同志赴任后,能充分发挥专长,为汉东工业振兴做出突出贡献。”
批完,他按响了呼叫秘书的铃。
“按照这个意见,给汉东省委和陈朝阳同志正式回复。
另外,以我的名义,给郑春秋同志打个电话,先跟他通个气,说明情况,也代表华北局感谢他在昌平的卓越贡献,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再立新功。”
秘书记录后离开。
罗重文再次看向窗外,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落在了那片正在艰难转型的汉东大地上。
“朝阳啊朝阳,我可是把最好的技术帅才给你送过去了……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别让我失望,也别让郑春秋同志这身本事,埋没在那摊子烂泥里。”
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割爱的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期待和决断后的释然。
四月初的汉东省委会议室,春寒尚未完全褪去,但室内气氛却异常热烈,甚至带着几分凝重。
这次省委扩大会议,不仅全体常委出席,各地市主要负责人、省直各经济部门一把手、以及部分重点企业的书记也列席参加。
会议的核心议题只有一个:审议陈朝阳同志提出的《关于汉东省工业建设与发展的初步构想(草案)》。
会议由省委第二书记周明光主持。
尽管他被降职处分,但目前仍负责省委日常工作。
他坐在主位,脸色平静,但细心人能察觉到其眼神深处的一丝复杂。
他的开场白简短而克制:“同志们,今天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朝阳同志牵头搞的这个草案,关乎我省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业发展方向。
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