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雷霆扫黑:光云守护> 第34集:旧案重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集:旧案重提(1 / 2)

第34集:旧案重提(第1/2页)

七月的风岭镇,空气里总飘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矿尘味,即使是清晨,阳光也带着几分燥热。镇政府办公楼的走廊里,保洁阿姨正用拖把擦拭地砖,水渍在地面上拖出长长的痕迹,很快又被穿堂风烘干。党政办主任老周抱着一摞文件,脚步匆匆地往雷杰办公室走,手里还捏着一个皱巴巴的白色信封,信封边缘被手指攥得发皱,露出里面隐约的纸张轮廓。

老周今年五十四岁,在镇政府干了二十多年,从办事员熬到主任,最大的特点就是“稳”——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却唯独在遇到和“天霸系”有关的事时,总会不自觉地紧张。上次给雷杰送老会计账本时,他就手抖得差点把账本掉在地上;这次手里的信封,更是让他手心沁出了汗,连怀里的文件都抱得格外紧。

他在雷杰办公室门口停了几秒,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口,又擦了擦手心的汗,才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雷杰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带着一丝疲惫——昨晚他和小陈、李锐开会到凌晨三点,讨论找柳燕的线索,只睡了四个小时,眼下眼眶里还带着淡淡的青黑。

老周推开门,低着头走进来,不敢看雷杰的眼睛,径直走到办公桌前,把信封轻轻放在桌角,声音压得像蚊子叫:“雷书记,这……这是今天早上收发室老李在镇政府大门门缝里捡到的,没寄件人,也没邮票,老李说看着不对劲,不敢给别人,就直接送我这来了。我……我也没敢拆,您看看。”

雷杰抬起头,目光落在那个信封上——普通的牛皮纸信封,上面没有任何字迹,边缘有些磨损,像是被人反复摩挲过。他示意老周坐下:“老李有没有说,早上大概几点发现的?当时周围有没有可疑的人?”

“老李说大概六点半,他开门打扫时发现的,”老周坐在椅子上,身体还绷得笔直,“当时天刚亮,门口除了早起买菜的村民,没看到陌生人,也没监控——大门的监控上周坏了,还没修好。”

雷杰点点头,拿起信封,指尖触到信封时,能感觉到里面只有一张纸,很薄。他拆开信封,果然只有一页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横格纸,纸边还带着毛茬,上面的字不是手写的,而是用报纸剪下来的印刷字拼贴而成,大小不一,歪歪扭扭,像是怕被人认出笔迹:

“雷书记:想知道《凌源晚报》前记者李振国五年前是怎么‘意外’死的吗?去查查当时处理的交警中队副队长王兵,他现在在县交警大队车管所。赵天霸的车上当时有行车记录仪。真相不止是意外。”

“李振国?”雷杰皱起眉头,这个名字他没听过。他把纸条放在桌上,拿起手机,拨通了小陈的电话:“小陈,你现在去我办公室,带个U盘,顺便查一下《凌源晚报》前记者李振国的资料,五年前的,越详细越好。”

挂了电话,他看着老周:“老周,这件事不要跟任何人说,包括办公室的其他人,明白吗?”

老周连忙点头,像小鸡啄米一样:“明白明白,雷书记,我肯定不说,您放心。”说完,他抱着文件,几乎是逃一样地离开了办公室——他怕再待下去,会卷进更深的麻烦里。

十分钟后,小陈拿着U盘走进办公室,手里还拿着一张打印纸:“雷哥,查到了,李振国的资料不多,只有一些基础信息。”

雷杰接过打印纸,上面写着:

李振国,男,1988年出生,2012年毕业于省新闻学院,2013年入职《凌源晚报》,任社会新闻部记者,2019年7月15日深夜,驾车从风岭镇返回县城途中,在盘山公路K12+300米处坠入山崖,车辆起火,当场死亡。县交警大队事故鉴定结论:雨天路滑,车速过快,操作不当,单方责任事故,家属无异议,案件已结案。

“就这些?”雷杰皱起眉头,“他生前报道过什么新闻?有没有和天霸实业相关的?”

“我查了《凌源晚报》的旧数据库,”小陈把U盘插进雷杰的电脑,“找到几篇他写的报道,2018年到2019年,他报道过天霸小贷公司暴力催收的新闻,还有兴盛矿污染河道的调查,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后来都不了了之了。”

电脑屏幕上弹出李振国的报道截图,其中一篇标题是《天霸小贷“软暴力”催收:喷漆、堵门、威胁,村民敢怒不敢言》,配图是村民家墙上被喷的“欠债还钱”字样,还有被砸坏的门窗;另一篇是《兴盛矿污水直排,下游鱼塘绝收,村民盼说法》,里面提到“刘富贵称‘排放符合标准’,环保部门未回应”。

雷杰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李振国的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格子衬衫,戴着黑框眼镜,笑容干净,眼神里带着记者特有的锐利。他很难想象,这个充满正义感的记者,会在报道完天霸系的负面新闻后,“意外”死亡。

“五年前的7月15日,天气怎么样?”雷杰问。

“我查了县气象局的历史数据,”小陈说,“那天晚上下了中雨,盘山公路那段没有路灯,路面很滑。”

雷杰拿起那张拼贴的纸条,又看了看电脑上的资料,心里升起一个疑问:如果只是普通的交通事故,为什么会有人匿名举报?还特意提到赵天霸的行车记录仪和当时的交警副队长王兵?这里面,肯定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小陈离开后,雷杰坐在办公桌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

查,还是不查?

查的话,风险太大。李振国的案子已经结案五年,当时的鉴定结论是“意外”,家属也没有异议,现在突然翻出来,等于质疑当年的办案人员,甚至整个公安系统的公信力。更重要的是,当年处理事故的交警副队长王兵,现在在县交警大队车管所,而分管交警工作的,正是马文斌——马文斌是赵天霸的保护伞,一旦触动这个案子,马文斌肯定会警觉,甚至会动用权力阻挠调查,到时候不仅查不出真相,还可能打草惊蛇,影响找柳燕和U盘的计划。

可不查的话,他做不到。李振国是记者,是为了揭露真相而死的(如果举报信属实),如果连他都对这条线索视而不见,那他和那些包庇罪恶的人,有什么区别?而且,如果李振国的死真的和赵天霸有关,那这个案子就是赵天霸手上的一条人命,拿到证据后,不仅能加重他的罪行,还能和柳燕手里的U盘相互印证,彻底摧毁赵天霸的心理防线。

“查。”雷杰在心里默念,眼神变得坚定。他决定双线并行:一方面,让小陈和李锐继续找柳燕,重点排查她姐姐柳红的超市和闺蜜张敏的住处;另一方面,他亲自负责李振国旧案的调查,而且要绝对保密,不能通过凌源县局的渠道,避免被马文斌发现。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备注为“张哥”的电话——张哥是他在省公安厅技术处的老战友,两人在部队时是同一个班的,关系铁,为人正直,现在是技术处的副处长,有权限调阅全省的案件档案。

电话响了三声,张哥的声音传来,带着爽朗的笑:“雷杰?你小子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是不是在风岭镇待腻了,想回省城了?”

“张哥,跟你说正事,”雷杰的语气变得严肃,“我需要你帮个忙,调阅五年前凌源县的一个交通事故案,死者叫李振国,是《凌源晚报》的记者,2019年7月15日在盘山公路坠崖身亡,案件编号应该是凌公交认字[2019]第0715号。我要全部的原始档案,包括现场勘查照片、车辆检验报告、尸检报告,还有当时的询问笔录,越详细越好,而且不能让凌源县局的人知道,特别是马文斌。”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张哥的语气也变得严肃:“马文斌?就是那个凌源县公安局的副局长?我听说过他,风评不太好,好像和当地的黑恶势力有勾结。你查这个旧案,是不是和他有关?”

“是,”雷杰没有隐瞒,“有人匿名举报,说李振国的死不是意外,和赵天霸有关,当时的办案人员可能有问题。我需要证据,才能扳倒他们。”

“行,我帮你查,”张哥的声音很坚定,“但你得注意安全,马文斌在凌源的势力不小,要是被他发现你查这个案子,肯定会对你下手。我今天下午调档案,晚上用加密邮箱发给你,你查收后立刻删除,不要留下痕迹。”

“谢谢张哥,”雷杰心里一暖,“以后有机会,我请你喝酒。”

“喝酒的事以后再说,”张哥笑了笑,“你自己小心,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挂了张哥的电话,雷杰又拨通了小陈的电话:“小陈,你现在去县城,找李振国当年的同事,《凌源晚报》的老员工,特别是社会新闻部的,问问他们李振国生前最后一段时间的情况,有没有报道什么敏感新闻,有没有收到恐吓;再去李振国的家里,找他的妻子,问问她丈夫出事前有没有异常,比如接到奇怪的电话,或者提到行车记录仪的事。记住,不要暴露身份,就说是李振国的老同学,想了解一下当年的情况,避免被马文斌的人盯上。”

“收到,雷哥,我现在就去。”小陈的声音很坚定。

雷杰挂了电话,走到窗边,拉开一条窗帘缝。远处的矿山还在运转,卡车来来往往,扬起漫天灰尘。他想起李振国的报道,想起那些被天霸系压迫的老百姓,心里更坚定了——不管有多危险,他都要查出真相,为李振国讨回公道,也为风岭镇的老百姓,扫清这片黑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