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是这麽做的,无往不利!
反正他们没有市舶司,没有审计局,帐目混乱,吏治堪比我们嘉靖万历年间的吏治。」
郑芝龙兴致勃勃地说:「东倭这个鬼地方,多山少地,出产贫瘠,也就出些金银。
不过皇上曾经说过,让东倭人拿着地里刨出来的金银,轻易地就把大明百姓辛辛苦苦种织的丝绸棉布买走,实在太便宜他们了。
于是我们在这里赚到的金银,一部分用来收购他们盛产的硫磺和稻米。」
「稻米?」
「对,我们这两年拼命地往这里卖棉布,然后拼命地收稻米。具体收了多少,我得看帐薄才知道。
我只知道,目前东倭产粮区的稻米价格都比两年前涨了七成...」
任长国问:「那我们还有赚的吗?」
「任兄,你知道我们卖到东倭最多的货品,棉布能赚多少?」
「多少?」
「十倍以上。所以东倭的稻米涨到一倍,两倍,我们还是有赚。
而且这些稻米先运到平户和对马岛,再转运去乐浪都司下属的各港口。
从天启七年,乐浪都司近十万陆海军,包括朝鲜新军,吃的都是东倭稻米。
这里路近,加上转运时间丶路上可能遇到的风暴损失,从东倭买米运过去,比从本土和南海运稻米要划算。
除非东倭的稻米涨到两倍...要是涨到这个价格,东倭百姓再能忍也扛不住,非得跟领主和米商三刀六洞说个清楚。」
任长国可算长了见识,但是接下来,他涨得见识更多。
等了三天,郑芝龙答应天草时政,全力供应修筑三座城池的材料,以及部分粮草。
但不能白给。
天草时政必须去忽悠那些西教传教士。
教士听说要在日本修建三座主之城,各个颅内高潮,纷纷写信给尼德兰和葡萄牙在壕镜丶大琉球岛以及满刺加丶巴达维亚的亲朋好友们,要他们为主的荣耀做贡献。
郑芝龙把这些书信交给南海局的人,让他们一个个登门拜访,把修建三座主之城说得天花乱坠。
虔诚的葡萄牙人踊跃捐钱捐物,甚至连城堡和舰船上的火炮都拆下来给南海局,叫他们捎到日本,安在主之城上。
要是那些异教徒敢来侵犯,就轰它娘的!
尼德兰人好歹也信主,再加上南海局暗示,三座日本的主之城修好,全归你了,尼德兰在日本就有固定的城堡和港口,以后做日本和朝鲜的生意,更加便利。
尼德兰人一想,这划算。
又派海船跑了一趟,确认了事实,于是慷慨解囊..
郑芝龙拿到了这些钱粮物资,转手就去朝鲜进货,进木料丶砖石等「建材」。
他叫朝鲜分局的人收买朝鲜地方官吏,把当地的城寨拆一部分。东城丶西堡丶南寨丶北镇,各拆一部分,不要指着一只羊薅羊毛。
上面官员来查,一问就是年久失修,自然坍塌了。
到后面还能吃一笔修缮钱。
美得朝鲜各级官员们鼻子直冒泡,恨不得把汉城都给它拆了卖钱。
天草时政的同心会,得到了大量「建材」和粮草,又重金聘请了十几位大明工程营换马甲的「祖传泥瓦匠」,开始大修特修。
西教教士们天天打鸡血,说义务参加修筑是对主的虔诚,数万信徒们自带乾粮纷纷前来做工。
天草时政等人又用粮草利诱,来修城的人每天多少口粮。
此时的日本农民等底层百姓,普遍受「八公二民丶七公三民」的沉重压榨,饿得双眼发绿,听闻这等好事,肥前肥后等九州各地的百姓蜂拥而至。
做工挣口粮的同时还接受主的洗礼,他们很快也成为主的信徒。
没法子,信主有粮食吃,被人欺负了还有人帮你出头,诱惑太大了。
九州肥前丶筑后两地领主和官吏最清楚情况,可他们牵涉太深,转头装聋作哑,当什麽都没看到。
附近肥后丶筑前两地的领主和官吏,甚至更远一点的丰前丶丰后和萨摩等地的领主和官吏却察觉到不对。
治下的百姓们纷纷往肥后跑,自家的田地荒废了。再一查,居然有人在私自修建城堡。
这还得了!
立即上报幕府。
江户这次反应很快,立即派人来肥前筑后,查办此事。
此事眼看藏不住,有可能要开打。
郑芝龙拿不定主意,就派人坐快船回本土,送出急报。
此急报出长崎港,不到二十一日就先送至上海,再转到苏州朱由校的手里。
朱由校把这份急报给黄尊素丶温体仁和周延儒看了,问他们三人意见。
温体仁和周延儒习惯性把目光转向黄尊素。
这两位内阁首辅和阁老,已经习惯皇上通过制置司做决定,他们内阁和六部负责执行就好了。
「皇上,原城这三座城是我们搅动东倭局势,让他们内让的三枚钉子。
现在这三枚钉子还不够大,还搅不动局势,需要扶一把。
不如传旨给乐浪都司,抽调部分海军舰船,以及两个团的陆战队,支援这三城?」
听了黄尊素的话,朱由校沉默了一会,才缓缓地说。
「原本朕也是这个想法。但思前想后,大明的海军还没有强大到主宰东海丶
南海,我们还必须戒急用忍。」
「皇上的圣意是还是让尼德兰出面?」
「对,尼德兰占据我大明大琉球岛,让朕如鲠在喉,得给他上上强度,让他动起来。
一动手我们就知道他的虚实...」
「皇上,臣斗胆呈问,让尼德兰如何动手?」
「联络大琉求岛的尼德兰人,告诉他们原城三城要被摧毁,长崎港要封港,尼德兰和我们大明在东倭的巨大利益,会受到严重损失。
邀请他们派出舰船,扬帆北上,去江户城外,给那个叫德川的猴子将军一些颜色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