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第26章 不在乎高薪,只在乎学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不在乎高薪,只在乎学业!(1 / 2)

第26章不在乎高薪,只在乎学业!(第1/2页)

石耀坤带人来江州大学,是因为他们研究后发现半导体模型完善的难度已经高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

他们组建了十几个人的团队。

针对单一一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团队的花了一整天时间才完成。

一次大型实验包含几十组数据。

研发基地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正规做完善记录的都有过百次。

这要做到什么时候?

当发现模型完善难度太高,工作量太大,常规组团队根本就做不了,基地内就发生了决策性分歧。

李嘉鑫和其他几个顶尖工程师,都建议找张明浩进行合作。

张明浩研究出了半导体模型,自然精通计算分析方法,也许就能够研究出一套通行方法来加快完善速度。

石耀坤觉得不靠谱。

对方只是个博士生,即便研究出半导体模型,但创新性科研工作中,想法往往比能力重要的多。

即便对方能力很强,但一个人又能做多少工作?

基地内有这么多尖端人才,数学水平高的比比皆是,而且都是专业做半导体研发,理论和技术都是顶尖的。

当然,尖端人才多也解决不了问题。

这才是前来的原因。

“对方现场做一次计算分析,也许就能找出什么遗漏点,或者是取巧的办法呢?”

石耀坤是这样想的。

所以才决定拿分析过的数据,让张明浩帮着再做一次。

突袭,外加全新的数据。

对方没有任何准备,也能真正看看计算分析能力了。

……

张明浩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

新创科技买断了模型和研究方法,买断期限是五年,买断费用都到账了,自然有理由进行‘后期咨询’。

对方找一组实验数据过来,让他帮忙分析计算,也能算是‘方法讲解’的一部分。

他浏览了下电脑里的数据,开口问道,“你们的数据很复杂啊!”

“最初始的计算做了吗?”

有个工程师立刻道,“做了、做了”,他说着操作调出了输出数据文件。

张明浩看了下输出数据,点头道,“做了就好,数据太复杂,用普通电脑算不了,要连上服务器。”

“做了就省了时间!”

有了计算后的输出数据,就可以直接进入到手动计算环节。

这一步对张明浩也有一点点难度。

就像是求解一个数学问题,没有固定的方法公式。

不过解题方法并不是无限的,依靠《正确感知》可以判断求解方向,求解过程自然会非常顺畅。

张明浩花了大概三分钟,找到了正确方法,接下来边计算边讲解,“这一组,我们这样做。”

“看排列形式,很明显,从第三组数据入手最容易……”

“下一步,对比……”

“看到了吗?很明显,组组对比以后,就能够……”

两个工程师都听懵了。

很明显?

哪里明显?!

张明浩继续算着,边说着,“如果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后续做计算、理解,简单的过程就不说了。”

简单的过程?

两人不约而同的咽了咽口水,但还是什么都没说。

他们参与了数据分析,也知道怎么去做手动计算,而对方的分析计算方法和他们是一样的。

结果也一样!

张明浩边讲边说,花费二十分钟完成了手动计算的部分。

两个工程师拿着结果都有点懵,他们十几个人,可是花了近两个小时。

对方用时二十分钟。

张明浩做完了计算分析,也不浪费时间,就快速转到了下一步。

下一步主要是计算机来算,但计算量比最初少得多。

对方操作着连上新创科技的共享服务器,需求输入后,几分钟就有了结果。

在输出了结果后,就到了近似转换的部分,近似转换比上一步计算还要简单。

张明浩没有再讲解,直接快速完成了近似转换。

得出结果后,的补充一句,“这部分就不用讲了,你们回去对照结果算算就行。”

下一步就是最复杂的部分--趋近性验证。

身边的人都变多了。

石耀坤等人一直在关注进展,他们都做好了待上一个下午的准备。

但没过多久,前面两个部分就过去了,结果还和他们算的一样?

这么快吗?

他们都有种不可置信的感觉,连话都不再多说一句,就仔细听着那边的讲解。

当到了趋近性验证部分,其他几个工程师,包括石耀坤,都凑近了些。

这个部分的逻辑关系复杂,到现在还有人搞不明白。

对张明浩来说,趋近性验证才是最容易的。

趋近性验证,是验证实验数据是否能帮助缩小模型参数范围。

如果能帮助缩小参数范围,就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否则数据直接舍弃就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章不在乎高薪,只在乎学业!(第2/2页)

前者,他能直接得出结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