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85、偏心(1 / 2)

林婉儿一连几天都在村委会里忙碌,白天要处理联盟各村的事务,晚上则伏案起草合作社的方案。李晓燕看她日渐憔悴,心里心疼,却又不忍打扰。直到第四天晚上,她终于完成了初稿,整个人像是被抽干了力气一般,靠在椅背上,闭上眼长长地舒了口气。

“林书记,您该休息了。”李晓燕轻声劝道。

“再等等。”林婉儿睁开眼,声音有些沙哑,“明天要召开联盟村书记联席会议,我得把这份方案讲清楚。”

“您这身体吃得消吗?”李晓燕皱眉,“要不要我替您讲?”

“不行。”林婉儿摇头,“这个方案是我一手设计的,只有我最清楚它的细节。而且,这关系到联盟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由我亲自来推动。”

李晓燕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林婉儿的眼神依旧坚定,仿佛燃烧着一团不灭的火。

第二天清晨,林婉儿准时出现在会议室。联盟下属的六个村书记已经到齐,赵大年也来了,脸上还带着前几日的擦伤,神情有些局促。林婉儿扫视一圈,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解合作社的构想。

“联盟模式走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资源整合,而是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机制创新。”她开门见山,“我们要让村民真正成为联盟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参与者。”

她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我的设想是,成立一个跨村的合作社,每个村的村民都可以自愿以土地、劳动力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年终按照股份分红。同时,合作社的管理权由村民代表大会行使,每个村选出代表,参与决策。”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这样做的好处是,村民的收益不再只是联盟加工的分红,而是直接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会议室里一时陷入沉默。

“林书记,这个想法是好,但具体怎么操作?”东岭村的书记率先开口,“土地怎么估值?劳动力怎么折算?这些细节不明确,恐怕难以推行。”

“我已经有初步的方案。”林婉儿从文件夹中抽出一份厚厚的材料,“土地按照亩产和市场价评估,劳动力按照工时和技能等级折算。合作社设立财务、审计、监督三个部门,确保账目公开透明。”

她继续说道:“同时,联盟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各村提升茶叶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合作社的收益,一部分用于再生产,一部分用于分红,一部分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

她停顿了一下,语气坚定:“这个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分阶段推进。先从西岭村试点,如果成功,再逐步推广到其他村。”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的沉默,带着一种思索和期待。

“林书记,这个方案,我们愿意试试。”赵大年忽然开口,“西岭村愿意做第一个试点。”

“我也支持。”东岭村书记点头,“我们村也有不少闲置土地,可以入股。”

“我们村也愿意。”南岭村书记也表态。

林婉儿看着众人,心中一松。她知道,这是联盟模式迈出的关键一步。

会议结束后,林婉儿回到办公室,李晓燕已经等在那里。

“林书记,您真打算让西岭村做试点?”她问。

“当然。”林婉儿点头,“赵大年虽然软了点,但他愿意配合。而且,王大山已经调过去,有他在,西岭村的执行力不会差。”

“那合作社的注册和资金呢?”李晓燕又问。

“我已经联系了省农业厅,他们表示支持。”林婉儿笑了笑,“另外,联盟的账上还有部分盈余,可以作为合作社的启动资金。”

李晓燕叹了口气:“您考虑得真周到。”

林婉儿却没有笑,反而神色凝重:“这只是开始。合作社能不能成功,关键在执行。我们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不能让村民失望。”

李晓燕点头:“我明白,我会全力配合您。”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婉儿几乎没日没夜地奔走在各村之间,召开村民大会,宣讲合作社的方案,听取村民的意见,调整细节。她知道,只有让村民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个模式,合作社才能真正落地。

在西岭村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村民们提出了不少问题。

“我家的地只有一亩,入股之后能分多少?”一个老农问。

“我家孩子在外打工,劳动力怎么算?”另一个村民问。

“如果合作社亏了,我们会不会血本无归?”还有人担心风险。

林婉儿一一耐心解答,用数据说话,用案例说明,用诚意打动。她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坦诚地告诉村民,合作社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事业。

最终,西岭村的村民大会通过了合作社的试点方案,首批有六十七户村民自愿入股,涉及土地两百多亩,劳动力一百余人。

消息传开,其他村也陆续开始筹备。

一个月后,联盟旗下的第一个跨村合作社??“青岭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林婉儿亲自为合作社揭牌,现场掌声雷动。

夜色降临,林婉儿站在合作社门口,望着远处的茶田,心中却依旧没有放松。

“林书记,您累了吧?”李晓燕走过来,轻声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