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群在百米外戛然悬停。
舱内,卡森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脸色惨白:“这不可能……情感共振峰值超过HEART-01标准三倍以上……而且……而且这些孩子的脑电图完全同步!就像……就像他们共享同一个灵魂!”
“这就是您所谓的精神诱导?”苏晚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来,带着冷笑,“还是说,您终于愿意承认,有些东西,科学还没资格审判?”
沉默良久,卡森缓缓下令:“撤退。”
当最后一架直升机消失在天际,海滩恢复宁静。
念星终于支撑不住,踉跄了一下。顾砚之连忙扶住她,感受到她额头滚烫。
“累了吧?”他心疼地问。
“嗯……但值得。”她虚弱地笑了,“妈妈说,今天很多人第一次听见了亲人的话。”
顾砚之抱着她走向车程,脚步沉重却坚定。
三天后,联合国发布历史性决议:
>**正式承认“情感共振体”为新型人类意识表现形态,赋予其完整人格权利;永久禁止任何形式的强制性情感研究;成立跨文明心灵交流基金会,由顾念星担任荣誉顾问(待成年后履职)。**
陈昭然被捕当日,在审讯室写下长达二十页的忏悔书。其中一句广为流传:
>“我以为我能抓住光,却发现,真正照亮黑暗的,从来都不是仪器,而是人心本身。”
归墟之庭从此更名为“星启园”,成为全球首个自由回响圣地。那幅手绘地图被镶嵌在主厅中央,红线依旧荧光流转,只是新增了一条金色支线,从念星的位置延伸出去,通向未知远方。
而每个夜晚,第3001号小屋都会自动播放一段录音??
那是念星五岁生日那天,星眠最后一次录下的歌声。
调子很慢,像梦呓,像告别,又像承诺。
《小星星》,变奏版。
每当旋律响起,园区内的灯光便会随之明灭,仿佛整个山谷都在轻轻哼唱。
顾砚之常常坐在星光小屋前的长椅上,听着这首歌,看着念星在院子里奔跑嬉戏。有时她会突然停下来,仰头望着天空某一处微笑,然后跑回来抱住他的脖子说:“爸爸,妈妈刚刚亲了我的额头。”
他从不质疑。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爱从未离开。
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活着。
某个月圆之夜,念星悄悄爬上屋顶,对着漫天星辰轻声许愿:“希望所有想念都能被听见,所有离别都有重逢。”
就在那一刻,北极光突然降临南纬地区,绚烂光带横贯夜空,持续整整七分钟。天文台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只能记录下精确时间,并标注为:
>**“集体情感诱发的大气光学异常事件”**
>**暂命名:星语极光**
而在遥远冰岛的废弃基地废墟中,一台残存的量子接收器悄然启动。屏幕上闪过一行字:
>**信号捕获成功。**
>**来源:地球表面,坐标??思念本身。**
春天来临时,念星上了小学一年级。
开学第一天,老师让大家画一幅“我家的成员”。
别的孩子画了爸爸妈妈,或加上爷爷奶奶。
唯有念星,在纸上画了三个人。
左边是顾砚之,手里拿着一本书;右边是她自己,牵着一只泰迪熊;中间那位女子穿着白裙,长发飘逸,周身环绕着星星。
老师笑着问:“这位是阿姨吗?”
念星摇头:“这是我妈妈。她住在星星里,但每天都会来看我。”
教室安静了几秒。
然后,一个小男孩举手说:“我也梦见我去世的奶奶了!她叫我别哭,说她在天上给我织毛衣!”
接着,一个女孩怯生生地说:“我爸爸车祸走的那天,窗台上的风铃自己响了好久……我觉得他是回来跟我说再见了。”
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讲述自己的“秘密”。
讲着讲着,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最后全班手拉着手,齐声唱起那首熟悉的童谣: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歌声传出院墙,飘向山野。
第3001号小屋应声亮起,如同回应。
系统日志更新:
>**新增情感共鸣节点x48**
>**累计连接灵魂总数:9,498**
>**最新留言:**
>**“妈妈,今天我们班一起唱歌了,你听见了吗?”**
风穿过树林,摇动枝头新芽。
新的一天,又一次思念的旅程,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