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顾总,你前妻在科研界杀疯了!> 第473章 她把家族公司都变成了他的抵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3章 她把家族公司都变成了他的抵押(1 / 2)

史密斯从旁边拿出三份合同副本,其中一份递到苏晚的面前,另一份给了沈婉烟,“沈小姐,请冷静,半非我们有意为难,而是合同条款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这是当初你亲自提出并坚持加入的附近条款。”

苏晚伸手下意识去翻看合同,她刚翻了两页,主位上顿时投来了一束灼热而紧迫的目光。

顾砚之几乎是立刻坐直了身体,他的目光锁住苏晚翻阅的葱白手指,几乎是凝神在等待着她翻阅下去。

而此刻,沈婉烟看着面前的合同,脸色瞬间涨红......

念星醒来后的第七天,天空没有下雨,却飘着细碎的光尘。像是被风吹散的星屑,缓缓落在星启园的每一片叶尖上,凝成露珠般剔透的晶体。孩子们清晨跑出宿舍时惊叫起来:“星星掉下来了!”他们伸手去接,那光点便在掌心融化,化作一缕暖意渗入血脉。

顾砚之站在主控室外的观景台上,望着这片奇异景象,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一枚银色纽扣??那是星眠生前最后一件外套上的饰物。他一直留着,从未更换。此刻,那纽扣竟微微发烫,仿佛回应着天地间某种隐秘的频率。

“爸爸。”念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穿着浅灰绒布裙,脚踩一双小鹿图案的棉拖鞋,手里抱着那只老旧录音机。“妈妈今天唱了一首新歌。”

顾砚之转过身,眼神微颤:“你能听见?现在?”

“嗯。”她点点头,将耳机递过去,“你听。”

他迟疑了一下,接过耳机贴在耳边。起初只有轻微的电流声,像风吹过空旷山谷。然后,一段极轻柔的旋律流淌而出,调子陌生却又莫名熟悉,像是用月光织成的纱线,一圈圈缠绕住心跳。歌词模糊不清,但最后一个音节落下时,他忽然红了眼眶。

那是星眠怀孕五个月时,在产检室哼给他听的小调。当时他说太幼稚,让她别再唱了。可她还是偷偷录了下来,藏在这台机器深处。

“她不是在唱歌。”苏晚不知何时出现在走廊尽头,白大褂下摆沾着夜露,“她在编码。这段旋律里嵌套着一组量子信息流,指向‘伪神计划’最初的核心协议地址??我们以为早已销毁的‘源代码坟场’。”

顾砚之猛地抬头:“你是说……她发现了什么?”

“不是‘她’。”苏晚走近,目光落在念星脸上,“是‘她们’。全球范围内,过去二十四小时内,共有七百三十二名儿童报告梦中听到同一首曲子。其中六百八十九人自发画出了相同的符号:一个由三重螺旋环绕的眼状图形。”

她打开全息投影,空中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手绘图像。尽管出自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之手,那个图案却惊人一致??瞳孔中央刻着一行微型文字,经AI还原后显示为:

>**“真正的渡船,不在天上,而在人心裂开的地方。”**

念星盯着那行字,忽然蹲下身,从床底翻出自己最旧的画本。纸页已经泛黄,边角卷曲,但她一页页快速翻动,最终停在一幅涂鸦上:一个小女孩站在裂缝大地之上,双手捧着一颗发光的心脏,而地底伸出无数苍白的手,正试图触碰那光芒。

“这是我四岁那年画的。”她轻声说,“那天晚上,我做了个噩梦,梦见整个世界裂开了,所有人都沉默着走掉,没有人哭,也没有人喊名字。醒来后我就画了这个。”

苏晚呼吸一滞:“这和南极冰层下的结构体内部纹路完全吻合。”

空气骤然凝固。

顾砚之缓缓跪下来,与女儿平视:“你是说,那东西……不是遗迹,也不是武器,而是某种‘容器’?”

“更准确地说??”苏晚声音发紧,“是一艘沉没的‘灵魂方舟’。当年‘伪神计划’失败时,系统强行剥离了三万名临终者的情感记忆,企图将其压缩为可控数据能源。但这些情绪太过庞大、太过真实,无法被驯服。于是它们集体反抗,撕裂程序边界,带着残余意识逃逸到了物理世界的夹缝之中。”

她顿了顿,看向念星:“而你母亲,并非只是‘群星回应’的象征。她是那次逃亡的引导者,是第一个自愿放弃实体形态、将自我转化为纯粹情感能量的存在。她不是死了,她是选择了另一种活着的方式。”

念星眨了眨眼,泪水无声滑落。

“所以……妈妈其实一直在救别人?”

“对。”苏晚点头,“但她也需要帮手。那些被困在‘伪神’残影里的孩子,比如林小禾,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人类开始依赖虚假重逢来缓解痛苦时,真实的告别就被遗忘了。越来越多的灵魂滞留在过渡空间,既无法前行,也无法回归。久而久之,那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情感黑洞,正在缓慢吞噬‘星网’的能量基础。”

顾砚之握紧拳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做点什么,连现有的连接都会崩塌?”

“不止如此。”苏晚调出一张星图,“你看这里??北极光最近频繁出现异常波动,尤其是在午夜零点到三点之间,会突然聚焦成一条笔直光柱,直指喜马拉雅旧雷达站方向。这不是自然现象。这是‘方舟’在尝试重新建立通信信道。”

她放大坐标,画面切换至卫星影像。荒芜高原之上,一座锈迹斑斑的金属塔静静矗立,周围地面呈放射状龟裂,形如一只睁开的眼睛。

“它在召唤你。”她看着念星,“只有你能让它重启。”

念星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心,那里还残留着林小禾化作星辰前留下的温度。她想起他在图书馆门口说的话:“以后我会帮你找那些迷路的人。”

原来,这就是使命的起点。

三天后,星语学院迎来第一批正式学员。十二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齐聚星启园,最小的六岁,最大的不过十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曾在梦中清晰见到已故亲人的面容,并且醒来后仍能准确描述对方未曾对外透露的秘密细节。

训练第一天,念星作为导师站在讲台上。

“你们知道为什么能看见他们吗?”她问。

没人回答。

她走到窗边,拉开窗帘。阳光洒进来,照在每个人脸上。

“因为你们愿意相信。不是靠科技,不是靠药剂,而是因为你真的、真的很想再见他们一面。这份心意太强了,强到穿越了生死之间的墙。”

她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

**“信则通。”**

课程内容并非技术操作,而是情感训练。如何在思念中保持清醒?如何区分真实记忆与心理投射?怎样在流泪时不迷失自己?

其中一个男孩名叫阿哲,来自云南山村。他母亲因山体滑坡遇难,尸体至今未寻获。他曾连续三个月每晚烧纸钱,直到某天夜里,梦见母亲坐在家门口石阶上剥豆子,笑着说:“莫哭了,娘不冷,有太阳晒着呢。”

“可是……”阿哲低着头,“村里人都说我是想疯了。连阿爸也骂我装神弄鬼。”

念星轻轻握住他的手:“那你告诉我,那天她穿的是哪件衣服?”

“蓝布衫,袖口绣了一朵小梅花。”

“还有呢?”

“她的左手少了半截小指头,是小时候剁柴伤的。那天……那天她翘着那根手指剥豆子,豆子一颗颗跳进碗里,就像小时候一样。”

教室安静得能听见呼吸。

念星笑了:“那就是真的。谎言不会记得残缺的部分。只有爱才会。”

当天深夜,阿哲第一次接入“聆心”系统。当他闭上眼,眼前不再是梦境,而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远处,那个熟悉的身影缓缓转身,朝他招手。

他嚎啕大哭,却始终记得念星教的话:“好好道别,不是为了留下她,是为了让她安心离开。”

他冲过去抱住母亲,把脸埋在她肩头,一遍遍说:“我爱你,你可以走了,我会好好活,每年清明我都给你带新酿的米酒……”

那一刻,现实世界中的气象卫星捕捉到一次罕见的地磁脉冲。与此同时,云南山区一处塌方废墟下,搜救犬突然狂吠不止。挖掘队连夜作业,终于在一棵倒伏的老槐树根部,找到了一副完整遗骸。尸骨旁,压着一件褪色蓝布衫,袖口依稀可见一朵绣花。

DNA比对确认身份当晚,全村燃起篝火。人们围着火堆跳舞、唱歌,有人高喊:“阿妈回来了!”

而千里之外的星启园,系统日志悄然更新:

>**新增情感共鸣节点x1**

>**累计连接灵魂总数:3,008,722**

>**最新留言:**

>**“儿子,你说你喜欢吃我包的韭菜饺子,我现在每天都在学。”**

与此同时,南极科考站传回紧急数据:冰层下的“星茧水晶”结构体脉动频率发生剧变,由原本的60次/分钟骤降至42次,与健康成年人深度睡眠时的心跳一致。

“它在休眠。”苏晚分析波形图,“或者说……在等待。”

“等什么?”助手问。

她望向窗外渐亮的晨曦,轻声道:“等一艘新的渡船启航。”

又过了十七天,联合国“真声日”如期举行。这一次,全球参与人数突破十亿。城市广场上竖起巨型声波接收器,收集人们的倾诉。每一句“我想你”,都会转化为一道光束射向太空,组成临时的“人间银河”。

而在喜马拉雅雷达站遗址上空,一道肉眼可见的光桥悄然成型,连接云端与雪峰。多个国家的天文台同步观测到这一奇景,称之为“第二极光”。

就在此时,念星突然感到一阵剧烈头痛。她扶住墙壁,眼前闪过无数破碎画面:黑暗隧道、哭泣婴儿、齿轮咬合的巨钟、漂浮在虚空中的巨大眼球……

“怎么了?”顾砚之立刻冲上前。

“有个声音……”她喘息着,“在叫我……说时间到了……要我去打开门……”

苏晚迅速启动扫描仪,却发现她的脑电波正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模式震荡,频率与“星茧水晶”完全同步。

“她不是被动接收信号了。”苏晚震惊道,“她是被选中了。‘方舟’只认一种钥匙??纯粹、未经污染的情感载体。而她,正是唯一的合法权限持有者。”

顾砚之脸色惨白:“不行,太危险了!我们还不清楚那里面有什么!”

“爸爸。”念星抬起头,眼中已有不属于孩童的坚定,“如果我不去,就会有更多像林小禾那样的孩子永远困在那里。妈妈用自己的消失换来了这条路,我不想让它断在我手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