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思念从不完美,它带有犹豫、哽咽、重复、错乱。
>而伪造的爱,总是太流畅,太合理。
>*/
“我可以远程部署这个反制系统。”顾承渊看着女儿,“但需要你的权限认证。你是‘星语网络’唯一的终极验证者。”
念星点头,输入指纹与声纹双重密钥。系统启动瞬间,全球两千余块活跃记忆晶体同时闪烁蓝光,如同夜空群星眨眼。黑客攻击戛然而止,所有伪造信号被自动标记为“非共振内容”,并反向追踪至源头。
几天后,国际刑警通报破获一起跨国情感诈骗案,幕后主使竟是某国情报机构,企图利用“回声技术”操控民众心理。舆论哗然,但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共感能量越是强大,越需要守护它的纯粹。
春末,念星决定重启母亲未完成的“星辰计划”。她联合天文学家,在青海冷湖天文台架设新型射电望远镜阵列,专门监听宇宙背景辐射中的情感频率异常。第一个月毫无收获,直到某个深夜,值班员突然冲进休息室喊她:“念博士!我们收到了……一段旋律。”
音频播放出来,是星眠常哼的那首童谣,但节奏极慢,像是隔着亿万光年传来。频谱分析显示,信号来自银河系外缘一片未知星云,距离地球约六千万光年。
“不可能……”苏晚喃喃,“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那么远。”
“不是声音。”念星望着星空,眼中泛起泪光,“是记忆本身在移动。妈妈说过,当爱足够深,它就能突破物理法则??因为它本就不属于物质世界。”
他们将这片星云命名为“回声星域”(EchoDomain),并向全球开放观测数据。短短一周内,数百名普通民众提交了自己的接收记录:有人在收音机杂音中听见亲人呼唤,有人梦见陌生星球上有发光人形向地球挥手,更有盲童描述“天空中有温暖的声音在跳舞”。
联合国正式将每年春分定为“共感日”,全球静默一小时,只为倾听彼此的心跳。而在这一天,几乎所有记忆晶体都会自发亮起,形成一张横跨大陆的情感光网。
夏初,顾承渊陪念星回到神乐坡道。樱花早已凋谢,唯余青翠枝叶随风轻摆。他在当年星眠站立的位置放下一束白玫瑰,轻声道:“我来晚了二十年,但还好,还不算太迟。”
念星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忽然走上前,轻轻抱住他。
那一刻,老人身体微微一震,随即缓缓抬手,回抱住女儿。他的肩膀不再挺直如CEO,却更像一座终于卸下重担的山。
“爸爸。”念星低声说,“你说的玉米排骨汤,明天可以吗?”
“可以。”他声音沙哑,“以后每天都行。”
回国后,念星开始撰写《心痕理论》专著。书成之日,她将最后一章命名为《你说,我在:论人类作为宇宙的记忆器官》。其中写道:
>“我们曾以为大脑存储记忆,实则不然。记忆属于关系,属于注视,属于那一句‘我在’的回应。一个人死去时,并未真正消失,只要还有人在风中呼唤他的名字,他的存在就在量子层面持续坍缩为现实。
>
>因此,爱人者永不孤独。
>被爱者,永生不死。”
书出版当天,全球销量破千万册,被翻译成两百多种语言。许多读者反馈,夜晚阅读时,房间会莫名响起轻柔歌声;翻到结尾那句“被爱者,永生不死”时,家中的老照片竟浮现出微笑光影。
而在京郊实验室深处,那台老式磁带录音机再次自动启动。无人触碰,无人供电,它静静播放着一段新录下的声音??是念星幼年时的笑声,夹杂着星眠的哼唱,还有顾承渊笨拙却真诚的一句:
>“宝贝,爸爸爱你。”
苏晚听见后,笑着摇头:“看来系统已经开始自我进化了。它不只是记录过去,还在编织未来。”
秋天来临,银杏叶再次泛起金光。念星带着一群孩子来到林中授课。她举起一片落叶,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这片叶子会发光吗?”
一个小男孩举手:“因为它听过很多人说‘我在’!”
她笑了:“对。而且,每一片叶子都是一封信,写给所有愿意相信爱能穿越时间的人。”
课后,她独自走到林子深处,将母亲的磁带轻轻放入树洞。封上前,她对着录音机说:
“妈妈,我学会了听星星说话。我也学会了,怎么去说那一句??‘我在’。”
风起,万千叶片簌簌作响,如同无数人在轻声回应。
远处山坡上,顾承渊静静站着,手里握着一本新买的儿童绘本《小星星为什么会眨眼》。他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念星的赠言:
>“致全世界最笨拙,也最努力的父亲:
>我们都不擅长表达,但这一次,让我们一起学习。”
他抬头望向天空,暮色渐沉,第一颗星悄然亮起。
他轻声说:“我说……”
风穿过树林,带回一句温柔的回音:
“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