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以“墨家秘术”为名,从系统那里兑换来的【基础冶金入门】和【简易工具打造】知识,巧妙地融入实践中。他指导着几个有些铁匠经验的士卒,如何更好地控制火候,如何锻打才能让铁器更坚韧,甚至开始尝试用有限的材料打造一些结构更合理的工具,比如更耐用的锄头、斧头,以及…改进弩箭的箭镞。
一个小小的、粗糙的军工坊雏形,竟在这边陲烽燧中,悄然诞生了。
整个过程,自然也被直播间里的明朝观众们尽收眼底。
【大明永乐】:善!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颇得兵法之要!此子乃实务之才,非纸上谈兵之辈!(观众:朱四郎)打赏积分+30!
【大明永乐】:妙啊!竟以皮毡合泥为墙?虽闻所未闻,却似颇有韧性!还有那锻炉,看似粗陋,然观其火候把控,竟暗合《天工开物》之理!(观众:工部小吏)打赏积分+25!
【叮!观众‘边军老卒’进入直播间。】
【边军老卒】:这娃子是个会过日子的!老子当年守堡子要有这脑子,能少死多少弟兄!(观众:边军老卒)打赏积分+15!
【叮!观众‘好奇工匠’进入直播间。】
【好奇工匠】:大人大人!那风箱的构造可能细看?(观众:好奇工匠)
直播间的人数悄然突破了十人。来自明朝不同领域的观众们,被这实实在在、却又充满巧思的生存与建设直播所吸引。他们的讨论不再仅限于惊叹,开始出现更多技术性的探讨和来自各自经验的建议,虽然李默无法直接交流,但这些弹幕本身就在为他提供着不同视角的思路和持续不断的积分。
【当前总积分:缓慢增长至约350点】。
李默没有急于兑换更高级的东西,他深知基础的重要性。现有的积分和知识,足够他消化一段时间,并将这座烽燧初步武装起来。
夕阳西下,将烽燧的影子拉长。经过一天的忙碌,这座原本死气沉沉的烽燧,仿佛重新焕发了生机。虽然依旧残破,但多了拒马,多了障碍,多了隐藏的铁蒺藜,窑洞里还传来了叮叮当当富有节奏的打铁声。
黑伯靠在墙根下,看着李默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孙悍则带着士兵巡逻在新布置的障碍区外,脚步似乎都踏实了许多。
李默站在烽燧顶端,眺望着苍茫的北疆。危机并未解除,但他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第一根属于他自己的、带着现代思维和系统助力的钉子。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但万丈高楼,终将从这简陋的烽燧工坊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