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自军方内部保守势力的压力。
“此外,”李斯话锋一转,声音压低,“臣闻,宫中及宗室,亦有议论。言李默以一匠户之身,骤登高位,掌此雷霆杀器,更私练精兵,恐非国家之福……甚至有方士进言,此等雷火之物,有干天和,非仁者之兵……”
这背后的意味更加凶险,直接指向了李默的出身、权势,乃至用上了“天和”这等玄虚之词,显然是有心人在推波助澜,意图从根本上否定李默和他的技术。
嬴政面无表情,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他雄才大略,岂会不知这些言论背后的私心与算计?他看重的是李默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军力提升和帝国武备的飞跃。
“赵高。”嬴政忽然开口。
一直如同影子般侍立在角落的中车府令赵高,立刻趋步上前,躬身道:“奴臣在。”
“北疆工曹府,近来可还安稳?”嬴政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赵高心领神会,恭敬答道:“回陛下,李曹丞一心扑在铳兵编练与军械改良上,与蒙恬大将军配合无间。只是……朔方郡守那边,似乎对工曹府占用地方资源、尤其是新发现的矿脉,仍有些微词。另外,据闻有几位儒生游历至北疆,对工曹府‘重利轻义’、‘奇技淫巧’之风,颇多非议。”
赵高的话,看似客观陈述,实则巧妙地将地方官僚、乃至一些思想保守的文人,对李默的不满点了出来。
嬴政冷哼一声:“微词?非议?能造出强兵利器,保境安民,便是大义!传朕旨意,朔方郡守调任他处,新郡守需全力配合工曹府事宜。再有妄议工曹、阻碍军械革新者,以贻误军机论处!”
“诺!”赵高低头领命,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光芒。皇帝的态度已然明确,他需要调整某些策略了。
“至于李默……”嬴政目光重新落回简报上,“告诉他,铳兵成军之日,朕,要亲自校阅。”
此言一出,李斯和赵高心中皆是一震。皇帝要亲自校阅!这既是无上的荣宠,也是巨大的压力!这意味着,李默和他的铳兵,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练出足以让皇帝满意的成果,否则,之前所有的荣耀都可能化为泡影,而那些暗中的攻击,也将找到最致命的突破口。
圣意以最快的速度传至北疆。
当李默接到蒙恬转来的皇帝口谕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皇帝亲阅!这比他面对千军万马的压力还要大!
他站在铳兵训练场上,看着那些在硝烟中刻苦训练的士兵,眼神变得无比锐利。时间更加紧迫了。他不仅要解决火绳枪本身的可靠性问题(偶尔还是会出现哑火、炸膛的风险),更要让这支新军,在皇帝面前,展现出足以改变战争模式的强大战斗力!
“加快训练进度!从明日开始,实弹射击训练量加倍!”李默对负责具体训练的赵贲下令,“另外,让格物阁的人过来,我们必须尽快解决引火药受潮和枪管清理的问题!”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冲刺,在北疆工曹府全面展开。李默知道,他必须成功。这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命运,更关系到他能否将这个帝国,更快地推向他所期望的技术变革之路。皇帝的检阅,将是他面临的最大考验,也是一飞冲天的最佳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