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要想富,先修路(第1/2页)
天子和李天策都有些错愕,刚才还满口仁义道德,怎么转眼就要把人打服了?
陆承安看他们表情便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于是笑道:
“和平,从来都不是书生讲道理讲来的,而是战场上武将厮杀打出来的。”
“仁德圣明,那是对自己治下的子民,对天下亿万无辜百姓。而非对狼子野心觊觎我领土疆域之辈。”
“若只会仁义道德,那就是迂腐书生,是腐儒,这样的人既蠢又坏。”
“对子民要仁德,对外邦要武德。”
“武字和解?止戈为武。”
“何以止戈?”
“唯有强大到让对方不敢轻举妄动,方能止戈,方才有和平。”
“落后就要挨打,这在国与国之间乃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听到陆承安那句和平是武将在战场上厮杀打出来的,李天策顿时觉得浑身舒坦。
北齐朝中那些文臣总是喜欢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打压他们这些武将,殊不知他们之所以有资格在朝堂上摇唇鼓舌,全都是边疆战士们用血肉换来的。
此时,李天策对于陆承安,已经不只是尊敬,更有一种知己难寻的感觉。
天子则是豁然开朗,忽然间明白了该如何治国安邦,这种明白过去有,但却远不如此时清晰。
只是一瞬间,他脑海中便有了一个北齐强国发展的路线方针。
先强大自身,增强国力,不管是军事、民生还是文脉,都需要强大。
其次便是以仁义之举扫清边疆,令万国来朝。
最后威压天下,令周边几个靠得近的如东吴、北燕等国只能有野心而不敢真的兴兵来犯。
天子渐渐开始有些激动了起来。
陆承安压了压手,让天子稍稍冷静。
随后起身拱手道:
“听宁儿说,陛下想拜陆某为国师?”
天子一怔,连忙点头道:
“没错,以先生之才,若能为我北齐国师,乃我北齐之幸。”
说完后天子期待的看着陆承安,不知道他会不会答应。
陆承安笑了笑,回道:
“若陛下觉得陆某方才说的那些话有些道理,并且认可,陆某虽不才,但愿一试。”
天子大喜。
“哎呀,朕能得先生辅佐,犹如久旱遇甘霖,还请先生受朕一拜...”
陆承安连忙阻拦道:
“不可,陆某既为北齐国师,便是陛下之臣,岂有臣子受君主之拜的道理?”
天子却依然躬身下拜,尽显诚意。
“既如此,明日朕便在朝堂之上向百官颁诏,册封先生为北齐国师,号令群臣,莫敢不从。”
陆承安摇了摇头道:
“不必如此大张旗鼓,陆某无需国师之名,只为陛下身边一谋士即可。”
天子想了想,也有道理。
以陆承安的身份,若为北齐国师反而是拉低了他的位格。
随后便有了计较。
既然陆承安不愿入朝为官,但陆承安的弟子却可以。
何道哉与李仲明一个在原阳县,一个在虔化县,这些年做出来的功绩都是有目共睹的。
他们就是很不错的人选。
随后天子便坐了下来,与陆承安探讨强国之策。
对此,陆承安早有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