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69章 长驱直入,直抵秭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9章 长驱直入,直抵秭归(1 / 2)

第269章长驱直入,直抵秭归(第1/2页)

“啪!!!”

一声甚于雷鸣的巨响惊天动地。

巨浪滔天而起。

江水裹挟浮尸断臂、碎板桨橹,直冲数丈之高。

然而对于此等宛若天崩的景象,江上鏖战者不论是汉是吴,都已没有了原先的震撼与惊恐。

这已不是第一道横江铁索被大汉以猛火融断,又在惊天动地的轰鸣中沉入大江。

见怪不怪。

待波涛稍平,又几艘载有火油的大舰谨慎地向下游挪移数丈,舰上水卒奋力挥动旗语,引导着周遭舰船调整位置。

最后一道横亘江面的黝黑巨索,终于置于烈焰浓烟之上。

只待这最后一道枷锁断裂,三百里巫峡江险,便彻底向大汉楼船巨舰敞开胸怀。

铁索关下游,原本还散布着诸多可供小型舟舰停泊的天然小港,战船百余,将士上千,本是吴军水师防备汉军小舟越过横江铁索直袭下游的一计后手。

然而此前孙俊为布下口袋阵,意图围歼汉军前锋小舟巨筏时,这些下游的舟船战卒被尽数调出,逆江流而上加入战场。

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孙俊的垂死挣扎,一度让陈曶所统前部水师陷入苦战,左支右绌。

可惜,大汉天子『炎武』旗舰,率『伏波』、『长鲸』等楼船巨舰加入战局,胜利的天平不可逆转地倾向汉军。

随着被吴人视为天堑、赖以阻隔大江的横江铁索接连崩断,唯余最后一线,岌岌可危,许多吴军将士心知大势已去。

越来越多的艋艟、走舸、中小型斗舰趁着混乱,仓皇地穿越悬空铁索与江面之间的空隙,不顾一切向下游奔逃而去。

三艘…五艘…十艘……

汉军水师早已得天子严令。

同样能穿越铁索的中小型战船立刻分出部分,如猎犬飞鹰,紧随吴人逃船急追而下。

桨橹翻飞,汉军水师死死咬住试图遁走的吴船,箭矢不断招呼,势不令其脱逃。

上游战场,随着楼船将军郑胄被俘,其麾下负责阻滞汉军主力的吴军战船,或是升起降旗,或是惶恐失措间掉头逃回巫山港。

有人逃回巫县,有人弃舟登岸,沿着崎岖江岸,向着下游秭归、夷陵方向亡命奔逃。

尽管二地距此三四百里之遥。

下游,横江巨索前,失去了大将孙俊的指挥,吴人水师的垂死挣扎已变得稀稀拉拉。

抵抗的意志、气力近乎丧尽。

所谓垂死挣扎,眼下唯余『垂死』二字而已。

也有意外。

孙俊座舰,楼船『横江』,以及『横江』周围十余艘死死护持其侧的大型斗舰上,千余名孙桓旧部,此刻仍旧顽强抵抗着。

孙权麾下特有的部曲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这些孙桓旧部,先是追随孙河创业,后随孙桓崛起,今属孙俊,已历数世,不是征战多年的老革,便是那群沙场老革的子弟。

不少人曾在夷陵之战中与昭烈近在咫尺,有过一见,几乎立下擒龙的不世之功,骨子里镌刻着与普通吴人不同的骄矜与悍勇。

此刻,这些人如同困兽,靠着『横江』巨舰上的高庐、女墙等工事顽强抵抗,一次次击退跳帮汉军潮水般的攻势。

最下层宽阔的甲板上,三四十吴人甲士结成刺猬般的圆阵。

枪戟如林,弓弩连发。

“顶住!为建武将军!”一名鬓角花白的吴人校尉声嘶力竭,发出怒吼。

另一名军官挥动铁戟,将一名试图攀援而上的汉军锐士砸落江中,其后大吼:

“当年马鞍山一战,你我几乎随先主生擒刘备!今日安能败于其子之手?!”

其人声音带着哭腔,是愤懑抑或绝望。

战况异常惨烈。

汉军凭借兵力与士气的绝对优势反复发起冲锋。

与『横江』接舷的大型战舰拍竿起落,砸得『横江』木屑横飞,围住『横江』的数艘战舰弓弩齐发,箭矢如雨。

接舷处,双方士卒短兵相接。

不断有吴卒力竭倒下,或被数支长矛同时贯穿。

有人力竭不能再战,却是望着大江下游,喃喃低语几声后纵身跃入滔滔江水。

如此场景,接连发生。

当年夷陵之战,汉忠勇侯傅肜为天子殿后,力战不屈,壮烈殉国,吴人虽为敌手,既恨且敬。

今日景象,何其相似?

只不过,攻守易形了!

汉军不少将校、司马见吴人死战不屈,开始高声劝降:

“降者不杀!”

“大汉天子仁德,必不加害!”

“顽抗无益!不必枉送性命!”

然而回应大汉将士劝降之语的,往往是茫然的刀锋枪芒与跳江身影,降者寥寥。

汉军见状,攻势愈猛。

僵持之际。

大汉楼船『伏波』终于凭借其巨大的体量,强劲的冲势,彻底撞开两艘护卫的吴军大舰,与吴人『横江』轰然接舷。

楼船校尉郑绰与巴东太守阎宇,亲自押着被反缚双手、口塞布条的建武将军孙俊,来到『伏波』号船艏最显眼之处。

阎宇运气开声,声如洪钟,压过大江的喧嚣:

“尔等且看清楚!

“尔建武将军孙俊已为我大汉所擒!

“速速弃械投降!继续顽抗,唯有死路一条!”

『横江』楼船及周遭十余大舰之上,本在苦战的孙桓旧部猛然见到家主、主将被擒,一时如遭雷击,瞬间大乱。

并非所有吴人都知道,孙俊竟是刺王杀驾去了。

吴军的防御、抵抗,这一刻终于全面松动,彻底混乱。

阎宇见状,纵声疾呼:

“普天之下,莫非汉土!

“率土之滨,莫非汉臣!

“我大汉天子有令,降者免死!

“不杀俘虏,不迫尔等反戈旧主!

“待将来四海平定,天下安宁,尔等皆可归乡与父母妻儿团聚!大汉绝不亏待诚心归附之人!”

劝降之语宛若重锤巨斧,砸碎吴人本已濒临崩溃的心防。

终于,有不少神色绝望的吴卒在部曲督的带领下,丢了兜鍪,弃了兵刃,伏地而降。

孙俊目睹此景,目眦欲裂。

奋力挣扎,喉咙发出“嗬嗬”怪响,欲要阻止部下投降,不愿兄长孙桓一世英名因自己受辱。

但他嘴巴被堵得严实,不论如何挣扎,最终也只能徒劳扭动身躯,

阎宇冷冷瞥了他一眼,朝周遭护卫的亲兵挥手示意。

亲军督当即上前,粗鲁地扯掉孙俊口中布条。

孙俊立刻嘶声大吼:“不许降!我江东儿郎……”

“孙建武!”阎宇猛地出言将其打断,声音冰冷。

“今日大局已定,何必让忠勇之士为孙权白白送死?!

“不妨告诉你,下游百里之内,所有哨卡烽燧,此刻已尽为我大汉奇兵所拔!

“尔等求援之书,巫县大败之讯,绝无可能传至秭归、夷陵,更不要说远在武昌的孙权!”

孙俊极愤之色戛然而止,瞳孔骤然一缩。

阎宇继续出言,语气平淡,却字字诛心:

“我军此番东征,目标岂止巫县一城一池?

“夷陵,江陵,湘水以西!我大汉志在必得!

“北面曹魏对你孙吴虎视眈眈,一旦知我大汉突破江峡,兵临江陵,岂会放过这南下分割江南的天赐良机?!

“孙权鼠辈可能撑住?

“荆州,已非吴所有!

“孙氏基业,已时日无多了。”

孙俊一脸茫然,面无人色。

片刻之后,其人终于猛地想起一则情报,茫然之色骤然消解,紧接着便是如遭雷击,摇摇欲坠。

“下游…百里哨所尽失?

“江南大山里…那两千伏兵…是你们的障眼法?你们…你们还有另一支奇兵?!”

阎宇不动声色:“聪明。”

聪明?

孙俊似被抽走了所气力,一下委顿在地,目光呆滞。

阎宇不再看他,对楼船校尉郑绰使了个眼色。

郑绰会意,向『横江』号喊话,声音更加洪亮:

“孙俊已无异议,尔等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犹豫、挣扎、绝望的情绪在『横江』号上蔓延。

降者愈多。

而已经跳帮的汉军发起的攻势却并未因劝降而停止。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

就在吴军心神动摇、防御出现空隙之际。

一名浑身浴血、状若虓虎的汉军军侯看准机会,咆哮着带领麾下十余骁锐,悍然突入吴军阵中!

其人极其勇猛,刀法狠辣,接连砍翻数名试图阻拦的吴卒,最后竟是硬生生杀开一条血路,直扑『横江』高耸的飞庐。

飞庐上,尚有十余名孙俊亲兵,孙桓旧部负隅顽抗。

那汉军军侯毫无惧色,率众猛扑其上。

刀光闪动,惨叫迭起。

飞庐吴人,须臾死尽。

那军侯挤开一众部曲,上前一把抱住那已杆被箭矢穿透数个孔洞的孙俊将纛,怒吼一声,奋尽全身气力把将纛旗杆拔起。

“夺旗者,大汉先登刘桃是也!”

万众瞩目之时,其人复又猛一用力,将怀中吴人将纛狠狠掷于下方甲板之上。

“砰!”

砸得甲板破碎。

其人遂举刀向天,声震战场。

几乎与此同时,楼船将军陈曶也亲率精锐,从另一侧成功登上了『横江』号的甲板。

一面『陈』字将旗迅速在『横江』号飞庐升起,迎着江风,猎猎作响。

将纛已易,主将被擒。

残存的吴卒彻底丧失战意。

“当啷……”

一名吴卒抛下手中残刀。

如同雪崩,越来越多的兵刃掉落甲板,请降之声不绝于耳。

亦不时传来吴卒投江之声,江面泛起几朵转瞬即逝的浪花,吞噬最后的顽抗者。

陈曶看着这一幕,面无表情,只是挥手令部下迅速控制降兵,清点战船,扑灭余火。

就在此时。

“啪!!!”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传来。

最后一道横江铁索,终于在猛火黑烟持续的炙烤下彻底崩断。

巨大的铁索砸入江中,掀起最后一道巨浪,吴军巫峡江防,在这一刻彻底瓦解。

不过一日而已。

江北。

那座依托山岭峭壁、钩连着横江铁索的雄关,在夕阳残照下,往大江投去巨大扭曲的阴影。

最后一道横江巨索崩断坠江掀起的滔天浪与巨响,终于抽走了这座关隘最后的脊梁。

关墙上,原本密集的吴军旗帜此刻稀疏零落,吴人不安地望向关内通往巫县的小道,空气弥漫着一股近乎凝固的绝望气息。

而关下,汉军攻势却被这巨浪与巨响注入了新的活力。

前部督傅佥屹立阵中。

『傅』字狻猊牙纛在他身后猎猎作响。

“吴人胆寒矣!”傅佥作声。

“先登敢死!上!”

“克关夺旗,正在此时!”

“吼!”回应他的,是身后近百敢死的狂热战吼。

简单的竹木梯、甚至是用刀斧临时砍削出的攀爬物,被汉军先登敢死疯狂架起。

他们顶着关上稀疏零落的箭矢,悍不畏死朝墙上攀去。

关墙上,零星的抵抗依旧存在。

箭矢偶尔射下。

滚木礌石不时推落。

如此抵抗,苍白而无谓。

关楼内。

潘濬面如死灰,目光没有焦点。

一种巨大的、冰冷的悔恨无力感向他袭来,将他攫住。

荡寇将军孙秀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并不宽敞的关楼内来回踱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