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第六十三章 高升!【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 高升!【大章】(1 / 2)

第六十三章高升!【大章】(第1/2页)

自从红星厂升格为副师级单位后,林默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前往省城参加各类工业,国防相关会议的次数也显著增多,往往天不亮就要出发,回到厂里天都黑了。

一天忙活下来,比他熬夜攻关技术都累。

但林默在其中也并非全无收获,至少,他与省国防工办的王局长变得更加熟络了。

九月中旬,省城,国防办会议室,这里刚结束的一场关于“七五”期间装备发展思路的研讨会,会议整体气氛有些沉闷。

与会者大多围绕着现有装备的改进、产能提升等常规议题展开,在省国防工办局长王军看来,虽然务实,却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突破性思路。

“林默同志!”会议后,王军叫住正准备离开的林默身上。

林默转身道:“王局。”

“坐。”王军指了指身边的空位,待林默坐下后,开门见山地问道:“刚才听了一圈,都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鲜的想法。”

“你在下面搞出了‘红箭’,‘启明星’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眼光肯定不一样。”

“刚刚会议上看你有想说什么,这里没外人,你跟我也别藏着掖着,说说看,比如未来十年,国家装备发展的大方向,有什么看法和见解?”

说实话,这是一个比较宽泛且敏感的话题。

林默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考虑片刻,他觉得可以适度向一位有可能理解并支持他的高层领导,传递一些超越时代的思想,于是缓缓开口:

“王局,我认为,未来的装备发展,绝不能停留在‘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的层面,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单件武器性能的提升,关键在于体系,在于如何让装备联结成一个整体,发挥出1+1远大于2的效能。”

他观察着王军的表情,见对方没有流露出不耐,反而眼神专注,便继续深入:

“我个人认为,有两个趋势至关重要,一是集成化,二是信息化。

“哦?“王军来了兴趣,终于有点和其他不一样的想法了。

“集成化,并非简单地把不同功能的装备堆砌在一起,而是指通过统一的指挥控制平台,将侦察、通信、指挥、打击、防护等不同单元,深度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作战系统。”

“例如,M军近年来提出的‘空地一体战’理论,其核心就是试图将空中力量与地面装甲突击力量进行更紧密的集成,通过高效的协同,实现快速突破。”

“而信息化,”林默加重了语气,“是这一切的中心,它不仅仅是多配几部电台那么简单,我指的是,利用日益发展的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战场信息的实时获取、高速传输、智能处理和高效利用。”

为了让概念更具体,林默引用了此时外界尚知之甚少的例子:

“王局,不知您是否关注过近期外军,特别是M军的一些动向。他们已经在尝试将信息技术集成到作战体系中,这可以看作是信息化战争的雏形。”

“信息化战争?”

王军眉头微蹙,这个词对他来说确实非常新颖,甚至有些陌生。

此时仅仅是八十年代初,距离“信息化战争”概念被广泛认知和讨论,还有将近十年之久。

“是的。”林默肯定道,语气沉稳:“它不仅仅是使用几部电台或者雷达,它是通过信息技术,将战场上的侦察单元,指挥单元和打击单元紧密地连接成一个整体,目标是实现战场态势的近乎实时共享,指挥决策的快速高效,以及火力打击的精确协同。”

接着,林墨举了一个相对容易理解的例子:“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前沿侦察兵发现了敌人的重要目标,他不再需要层层上报,等待命令,而是可以通过某种数据链,直接将目标信息发送给后方的炮兵群。”

“炮兵群的火控系统自动接收、解算,几乎在同时完成瞄准和射击。整个‘发现-决策-打击’的循环时间被压缩到极短,敌人可能还没反应过来,炮弹就已经落在头上了,这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速度优势。”

“据一些零散的资料和分析,M军正在大力发展的E-3‘望楼’预警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化节点。它不仅仅是一架雷达飞机,更是一个空中指挥所,能整合来自地面、空中、海上的大量信息,形成统一的战场态势图,并直接引导战机进行拦截或攻击,这极大地压缩了从发现到决策再到打击的时间。”

“再比如,他们为炮兵开发的‘塔克法’射击指挥系统,已经开始尝试将前方观察员、气象数据、弹道计算机和火炮本身连接起来,目标是实现快准狠的火力反应。”

林默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桌上虚画着信息流动的示意图,“王局,您可以想象,当我们的侦察兵发现敌装甲集群时,不用再层层呼叫,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瞬间直达后方火箭炮阵地,火箭炮的火控系统自动解算,几乎同时完成齐射准备……这种发现即摧毁的能力,才是未来战场的制胜关键。”

听到这里,王军的呼吸不知不觉间变得有些粗重。

林默所描述的图景,与他脑海中一些模糊的、尚未成型的想法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隐约感觉到信息技术会改变战争,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听得如此清晰、具体!

林默见王局长已然入神,决定再抛出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想法,将“信息化”与之前提到的“无人机”概念融合起来:

“而要实现这种高效的信息获取和单向透明,需要一个前向装备,‘无人机’可能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突破口,也是信息化作战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无人机?”王军对这个词不陌生,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侦查无人机,并且已经应用于南疆战争中。

但是目前的无人机依旧处于比较初始的阶段,只能靠挂载摄像头等设备被动的去观察,信息的获取也要等待无人机成功返回才可以。

时效性很差。

“对,无人驾驶的飞行器。”林默解释道,“我这里指的是侦察型无人机。”

“设想一下,这种小型、低成本、低噪音的无人机,可以长时间在敌方区域上空徘徊,通过搭载的小型摄像机和图像传输设备,将敌方阵地、兵力调动、后勤补给路线等高清画面,实时传回我方指挥所。”

他越说思路越清晰,语速也稍稍加快:“这不仅仅是替代侦察兵冒险抵近观察那么简单,无人机提供的,是持续的,大范围的战场视角,它可以让我们的指挥员像看沙盘一样,直观地掌握整个战场的动态变化。结合我刚才说的集成化指挥系统,无人机传回的信息可以直接用于引导火箭炮等火力武器进行精准覆盖。”

“或者为我们的突击部队选择最佳路线,它将彻底改变传统侦察模式,成为指挥官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是信息化战场不可或缺的信息节点。”

“啪!”

王军局长猛地一掌拍在桌子上,震得茶杯盖都跳了一下。他豁然起身,脸上充满了一种豁然开朗的狂喜!

“千里眼!顺风耳!信息节点!发现即摧毁!对对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他激动地在原地踱了两步,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颤抖,

“林默!林默同志!你…你这一番话,简直是…是拨云见日啊!”

他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盯着林默,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年轻人:

“不瞒你说,我最近看一些内部参考和外军动态,心里总有一种模糊的感觉,觉得未来的仗,不该是我们过去那种打法了!一味的追求口径,不一定能发挥原来的效果。”

“时代在变化,战争的局势也在发生变化。”

“‘信息化’这东西,分量会越来越重!”

“今天听你这么一讲,用集成化,信息化这两个词一点拨,我…我全明白了!恍然大悟!”

王军有些激动的说着:

“你说得对!这绝对是未来装备建设,乃至军队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的大方向!”

他的情绪平复了一些,但眼神中的光芒更加坚定,他坐回座位,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语气变得异常严肃:

“林默,你这些观点,价值巨大,不能只停留在我们俩的闲聊里,必须要发挥出价值。”

“这样,你回去之后,尽快把这些思路,特别是关于集成化、信息化作战体系,以及无人机作为关键信息节点的构想,整理成一份详实的报告,不要怕超前,就把你刚才跟我说的,原原本本写出来!数据和例子尽可能充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三章高升!【大章】(第2/2页)

他略一沉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这份报告,由你主笔,形成初稿后,拿来给我。我仔细研读后,会以我们两人联名的方式,作为一份内部参考,直接递交到…能看到的部门!”

“联名?内参?”林默心中一震。

这意味着王军不仅要采纳他的观点,更是要用自己的政治声誉和影响力,为他这个年轻后辈的前瞻性想法背书。

这份支持和信任,沉甸甸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